美文网首页非90后人文社科读书
一周两本书05:时间的形状、步履不停

一周两本书05:时间的形状、步履不停

作者: 萧闲alx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20:55 被阅读48次

    时间的形状(汪洁)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相对论了,因为那个分别同美女和老头聊天会感觉时间长短不一样的段子。后来逐渐长大,知道了双胞胎一个坐火箭一个留在地球的故事,知道了E=mc2。但相对论究竟说的是什么,我还是稀里糊涂的。如今有人想把这个看上去非常高深,也确实非常高深的理论掰碎了好好说给我们听。

    说起来也怪,这本目前市面上最畅销的相对论科普著作,作者居然是个文科生!他写下这些东西纯粹是出于兴趣。可能恰恰因为是外行人,所以他更能知道普通人能看懂什么,看不懂什么,什么样的术语是恰当的,什么样的术语是过于专业的。我想正是由于作者的“不专业”,这本书才会那么受欢迎吧。

    全书首先回顾了经典物理学的世界,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麦克斯韦,这些正是我们在中学时代学习过的内容,是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世界。等到爱因斯坦横空出世,这个世界变得和我们的常识认知不大一样了:光速是不变的,时间是会膨胀的,空间是会收缩的,加速度和引力居然是一回事......相对论已经够让人惊叹了,量子力学则更加颠覆,直接倾覆了我们对于物理学客观实在的常规认知,关于这部分内容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里有更精彩的描写。作者一直在说自己是受到《上帝掷骰子吗》的影响才起愿写作本书的,不得不说,《上帝掷骰子吗》要比《时间的形状》更好看一些,毕竟通俗和有趣之间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虽然作者力求通俗,目标是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读者都能看懂,甚至还在部分章节中采用了推理小说的形式以增强趣味性并便于读者理解,但我这个理工科学生还是没能完全看得懂。我相信如果是一个高中毕业生看这本书应该会比我理解的更多,因为作者忽略了知识储备的退化程度,事实上大部分人在离开学校后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是在急速退化的,要不怎么说学识巅峰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呢。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彻底弄懂书中的每一概念,更重要的是对于科学精神的了解和把握。作者在全书开篇就点明我们必须了解的四个概念:波普尔的证伪说、奥卡姆剃刀原理、思维实验,佯谬。这四个概念要比相对论好理解的多,而掌握这些概念可以非常好的帮助我们去进入已经比较陌生的科学世界。

    当我们在阅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时,难免会感叹自己错过了这样那样传奇。作者告诉你,不是的,今天也是传奇正在发生的时代!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整个标准粒子模型中最后一个未找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粒子现身了;2016年,LIGO宣布发现了引力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个预言也被证实了,继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之后,人类又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观测宇宙的方法......虽然和我们日常的柴米油盐没啥关系,但依然让人有些激动,多年后这些故事也将被后人传颂吧,而我们正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之一是,在我老得快要死掉的时候,收到几张世界知名科学家的信或者卡片或者电子邮件什么的任何东西,上面说:年轻的时候曾经看过您写的好像是讲科普的书,虽然名字和内容现在都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我记得我当年看完之后就毅然决定投身物理学,以至于有今天的一点点小成就,非常感谢您。祝您老一路走好。

    如果真有这样的一天到来,我想我会带着非常愉快的心情上路,这远比能睡进豪华骨灰盒、住进豪华墓地,来得重要得多。

    这本书的首要目的其实并不讲授相对论的理论知识,而是激发读者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读者的科学精神,这个要比具体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科学家的,但如果我们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能具有这样的科学素养,产生大科学家的几率无疑会大上许多。感谢汪洁这样的“业余人士”能这样用心的致力于科普工作,也期望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科普作品。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我一直特别佩服日本人能把一件非常平淡乃至于无趣的事情描绘的很有滋味,比如《编舟记》中的编字典、《入殓师》中的死前化妆、《哪啊哪啊神去村》中的伐木,还有被很多人推崇备至的《深夜食堂》,其实不外就是大都市中小人物的家长里短。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也可归到这一类中,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只是横山一家两天中的相聚。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有戏剧性的故事,但翻过最后一页还是会让人微微叹息。

    四十岁了,好不容易结婚了,娶的却是一个二婚的女人,还带着和前夫生的小男孩,而且自己还失业了,所以横山秀夫越发不愿意回家了。不愿意面对父亲的教训,不愿意面对母亲的唠叨,更不愿意面对大哥虽已离世但却在家中无所不在的身影.....但大哥忌日的那一天还是要回去一次的,毕竟父母还是看望一下的,新儿媳还是要见一下公婆的。一年也就这么一次,横山家会全家团聚。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相聚,冰凉的麦茶、甘甜的西瓜、美味的天妇罗和寿司、孩子们玩耍的笑声、清脆的风铃声.....一切都和往常一样,没有人想到这是全家最后一次完整的相聚,等到父母离世后横山秀夫无数次会回忆起那两天。

    父亲不满意小儿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当医生;母亲总是在缅怀已经死去十五年的大儿子;二女儿抱怨父母不肯早点同意改建老房子让自己搬回来;小儿子一直活在优秀大哥的身影中,觉得父母根本不重视自己;新儿媳努力表现想让公婆喜欢自己,但依然会因为婆婆只给老公买睡衣却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买而不高兴.....都是些平淡琐碎的日常,却也正是生活本来模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但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失望和不满,让两代人之间有了无法诉之于口的隔膜。你和我,无论中国还是日本,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吧。

    双亲会老,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会死,多半也是无可奈何。但是,没能与他们衰老或死亡发生一点联系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如鲠在喉。

    等父母离世之后,横山秀夫才突然发现从没开车带着妈妈一起兜兜风,答应和父亲一起去看球赛也一直没有成行。心中那些小小的怨念早已散去,但想去倾诉的人都已经不在了,是啊,他们都已经不在了。岁月给了你足够的时间去明白人生,去理解父母,可它没法也给父母那么长的时间。

    风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任谁都听过的俗语,也是任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千百年来,那么那么多的人,都要等到父母不在的之后才去后悔。工作真的有那么忙吗,外面的风景真的有那么好吗,有时间多回家看看,实在没时间多打打电话回家。自从07年离开家乡开始,到今天已经11年的,我一直都保持着两天给家里一个电话的习惯。不是说我多想家,不是说我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和家里汇报。只是我知道,爸妈一定很想听到我的声音,听我说说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无论什么事。父亲真的等不了我们太久,不要给自己机会去感叹“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周两本书05:时间的形状、步履不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qs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