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碎碎念:今天依旧是阴天,仍然是好想出去耍,好想吃零食的一天,库存已经亏空的我只能吃着过年积压的核桃想念着饼干、薯片、果脯、泡面......
然后告诉自己,乖,你不难过。学习了的一天,就是值得开心的一天。
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上线啦!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分为八节,分别是: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恶性肿瘤,第三节高血压,第四节2型糖尿病,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六节脑卒中,第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八节其他常见慢性病。
关于第四章
1.划重点?不存在的,整章都是重点,几乎都是必考点,唯一的技巧就是:沉下心来认真记吧......
2.当然重点中还是有核心的,如果一定要分个轻重缓急,建议你一定要看的章节是:第三节高血压、第四节2型糖尿病、第八节其他常见慢性病中的超重或肥胖;一定要记的内容是:各种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借用李佳琦的话来说,记它!!!(一定会考!)
3.本章知识点还挺多的,但好在比较集中,无非就是每种疾病的概念、诊断标准、临床特征、危险因素这些(说的好像很简单的亚子),贴近生活,比较容易理解。需要注意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不要记混!!!综合评判,难度指数:三颗星。
(OS:其实我建议,每个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理解相互关系单独记忆,放在一块鉴别着记忆可能反而容易混乱。我把记忆每个疾病危险因素的方法都写在文字重点-问题+答案版啦,想参考的可以看下哈,具体还是自己怎么喜欢怎么来啦~)
思维导图来喽
文字重点-问题版
▲第一节 概述
1.慢性病特点 2.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可改变危险因素)
▲第二节 恶性肿瘤
1.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十位肿瘤名称 2.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性高发肿瘤排名 3.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高血压
1.概念 2.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统计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4.血压测量方法、技巧及参考标准 5.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第四节 2型糖尿病
1.概念 2.分型 3.诊断标准 4.危险因素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概念 2.分型(两种) 3.诊断标准 4.典型心绞痛特点 5.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症状 6.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7.冠心病危险因素
▲第六节 脑卒中
1.脑卒中概念 2.脑卒中分类 3.脑梗死概念 、分类、临床特征 4.脑出血概念、临床特征 5.蛛网膜下腔出血概念、常见原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 6.脑卒中危险因素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概念 2.临床表现(症状)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 4.诊断标准 5.危险因素
▲第八节 其他常见慢性病
超重或肥胖
1.概念 2.判断指标及具体标准
骨质疏松症
1.危险因素 2.高危人群
口腔健康
1.概念 2.判断标准 3.口腔健康具备要素
文字重点-问题+答案版
▲第一节 概述
一、慢性病特点
1. 病因复杂 2.起病隐匿,潜伏期较长 3.病程较长 4.难以治愈 5.预后较差
二、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可改变危险因素)
之前在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述中我们已经学过,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在本节中主要需要记忆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
1.吸烟 2.过量饮酒 3.不合理膳食 4.缺乏身体活动 5.其他因素(简单了解)
前四项记忆口诀:烟酒动吃
▲第二节 恶性肿瘤
一、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十位肿瘤名称
1.肺癌 2.胃癌 3.食管癌 4.肝癌 5.结直肠癌 6.乳腺癌 7.宫颈癌 8.脑肿瘤 9.胰腺癌 10.甲状腺癌
二、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性高发肿瘤排名
1.60岁以下男性:肝癌、肺癌、胃癌
2.30岁以下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最高
3. 4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肺癌
三、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1.吸烟 2.HBV感染 3.膳食营养因素 4.职业危害 5.其他环境因素
记忆技巧:结合高发的恶性肿瘤去记相关危险因素so easy ,上边的危险因素依次不就是肺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山楂树之恋的男主角不就是这样)、皮肤癌的致病原因嘛,还是说危险因素严谨一点
▲第三节 高血压
一、概念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
二、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统计
2012年统计:25.2%
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四、血压测量方法、技巧及参考标准
1.血压测量有三种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2.诊室血压测量技巧:A 选择水银柱式或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B 袖带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的2/3;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 C 测前准备两平:患者心情平静;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 D 听取柯氏音第Ⅰ时相和第Ⅴ时相(即第一声和最后一声) E 读数以水银柱凸面顶端为准;读数应取偶数
3.自测血压测量技巧:A 对新诊断的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一天的血压值,仅计算后六天的血压值,根据其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B 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一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C 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的,建议增加自测血压的频率。
4.动态血压概念及正常值国内参考标准:动态血压是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
正常值国内参考标准:
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
白昼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平均值<125/75mmHg
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15%
五、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1.可改变危险因素:A 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 B 高盐饮食 C 长期过量饮酒 D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2.不可改变危险因素:A 性别 B 年龄 C 家族史
记忆口诀:精酒食胖(可改变危险因素)
▲第四节 2型糖尿病
一、概念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二、分型
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4种
三、诊断标准
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3.OGTT试验中,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四、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2.肥胖或超重 3.身体活动不足 4.膳食因素 5.早期营养(低体重新生儿、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等情况)6.糖耐量损害 7.胰岛素抵抗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念
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二、分型(两种)
1. 5型分类法:A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B 心绞痛 C 心肌梗死 D 缺血性心肌病 E 猝死
2.2型分类法:A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B 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
三、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如果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可基本明确诊断。
四、典型心绞痛特点
1. 诱因:身体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心动过速、夜间
2.部位及放射部位:典型部位: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
3.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疼痛可轻可重,重者伴焦虑、冷汗。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的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4.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而自行缓解,偶尔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
五、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症状
1.胸痛,疼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窄性,难以忍受,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
2.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
3.持续时间持久,多在半小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
4.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
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1.典型临床表现 2.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3. 血清酶学的升高
七、冠心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 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 3. 超重和肥胖 4.糖尿病 5. 生活方式(吸烟、饮食、身体活动) 6. 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血清胆固醇≥6.46mmol/l,舒张压≥90mmHg,有吸烟史) 7. 其他(家族史)
记忆技巧:三高+肥胖+遗传
▲ 第六节 脑卒中
一、脑卒中概念
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在我国,俗称脑中风或中风。
二、脑卒中分类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
三、脑梗死概念 、分类、临床特征
1.概念: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2.分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3.临床特征:
A 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
B 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
C 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四、脑出血概念、临床特征
1.概念: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2.临床特征:
A 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
B 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概念、常见原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
1.概念:.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2.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见原因。
3.临床特征:
A 症状: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
B 体征:脑膜刺激征明显。
4.诊断方法:头颅CT-首选方法。
六、脑卒中危险因素
1.可改变危险因素:A 高血压 B 心脏病(心房纤颤) C 糖尿病 D 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低(<4.1mmol/l)时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风险。)
E 吸烟 F饮酒 G 颈动脉狭窄 H 肥胖 I 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2.不可改变危险因素:A 性别 B 年龄 C 种族 D 家族遗传性
记忆技巧:三高+肥胖+心脏病(可改变危险因素)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概念
简写: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居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
二、临床表现(症状)
1.慢性咳嗽-首发症状 2.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
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2. 胸部X线
3.血气检查
四、诊断标准
1.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
2.肺功能测定指标-金标准
五、危险因素
1.个体因素:遗传、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2.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
▲第八节 其他常见慢性病
超重或肥胖
一、概念
1.超重是指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对应的正常标准,且介于正常和肥胖之间的身体状态。
2.肥胖是指体重在超重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并达到相应身高所对应的另一个标准后所呈现的一种超体重身体状态。
二、判断指标及具体标准
1.判断指标: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kg与身高m平方的比值,单位是kg/㎡。
2.我国成人BMI的切点为:<18.5是体重过低;18.5-24为正常;24.0(不含)-28为超重;≥28为肥胖。
骨质疏松症
一、危险因素
1.性格 2.年龄 3.种族 4.身材、体重 5.家族骨折史 6.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 7.每日日照时长 8.活动量 9.吸烟史 10.饮酒、茶、或咖啡 11.过早绝经、绝经时间、绝经后是否激素替代治疗 12.怀孕次数 13.患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14.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二、高危人群
1.绝经后的女性 2.50岁以上的男性 3.钙和维生素D缺人群乏 4.吸烟人群 5.过量饮酒和咖啡人群 6.身体活动少人群 7.性激素低下人群
口腔健康
一、概念
2010年WHO提出口腔健康包括: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腔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牙周(牙龈)疾病、龋齿、牙齿丧失以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
二、判断标准
1.良好的口腔卫生 2.健全的口腔功能 3.没有口腔疾病
三、口腔健康具备要素
1.没任何疼痛和不适;
2.良好的功能: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
3.心理方面:外观正常、不影响自尊、个人满意;
4.社会方面:不影响社会交流。
看到这里,我们第四章就学完了,爱学习的小可爱们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自己有帮助的话,记得留下你们的点赞和在看呦,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