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民水深火热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思想碰撞出耀眼火花的时代,庄子与惠子,就是这个大时代中一对相爱相杀的小伙伴。
提起庄子,就必然想到惠施。二人的交往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段佳话。《庄子》一书,涉及到惠施的地方达14次。
惠子相梁
惠子作了梁国宰相,庄子想去探望一下老乡兼好友。一作官,就免不了有些蚊蝇在耳边搬弄是非,这不,就有小人到惠子面前表现,神秘兮兮地说:“庄子来梁国是不怀好意,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开始不相信,架不住三人成虎,就开始晚上睡不着觉了,派人在国都搜了三天三夜没找着,不料庄子自己送上门来了,从容地拜见他说:“南方有鸟,名字叫鹓雏,您听说过吗?这鹓雏展翅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清凉的泉水不喝。这时候,鸱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刚好鹓雏从它头顶飞过。它以为鹓雏要跟他抢死老鼠,急忙抬头发出刺耳的:‘吓!’,企图‘吓’走鹓雏,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与惠子——一对相爱相杀的小伙伴文章出自《庄子.秋水》,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凤凰,将惠子比作丑陋的猫头鹰,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把惠子活活刻画成了个见利忘义的卑劣小人。那么惠子真这么不堪吗?这样两个人又怎么能成为挚友呢?
惠子即惠施,惠施曾做过魏的相国,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了名辩的高潮。他与庄子是好朋友,经常一起辩论。但他所著的《惠子》已佚,惠施的言行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庄子的许多观点也是在和惠子的辩论中体现出来的,他们都是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士人,博学又思辨。他们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散步,庄子心情不错,望着河水说:“你看小白鱼游得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一旁辩论惯了的惠子大煞风景地回答:“你不是鱼,你从哪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思维很敏捷,立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一向执着的惠子较了真:“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但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这问题就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庄子此刻正陶醉于湖光水色中,想了想说:“让我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类似于赵本山常说的:让我们从头捋一捋),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呀?”还可以这样辩?惠子彻底懵圈了……
庄子与惠子——一对相爱相杀的小伙伴这篇短文也选自《秋水》,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子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子则是从艺术审美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典型的“移情”作用。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子的逻辑推理不够严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反而让人感受到两人的可爱。脑补一下画面:惠子一脸严肃,瞪大眼睛,字字掷地有声;庄子则嘴角含笑,轻描淡写,从容应对自如⋯⋯短文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之余掩卷沉思,真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好朋友。
他们两人,在现实政治观点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篇怀念短文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触动伤感,回头对随从说:“郢都有一个人,不小心鼻子上粘了点白灰,这白灰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他让匠人替他削掉。匠人挥起斧子,随斧而起的风呼呼作响,任凭斧子向鼻端挥去,泥点尽除而鼻子安然不伤,郢都人站立不动,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这事后,把匠人召去,说道:‘试着替我再做一遍。’匠人说:‘臣下确实曾经削掉过鼻尖上的泥点,不过现在我的对手已经死了很久了!’自从先生去世,我再也没有对手了,再也找不到辩论的对象了!”
许多人看这则寓言,总是惊叹匠人技艺的高超,很少能想到匠人的成功是和郢人绝对的信任,以及他俩高度地默契分不开的。
这世上,能达到庄子那样格局和段位的人本就稀少,有一个常常斗嘴的小伙伴惠子,让庄子的人生多了多少乐趣,斯人已逝,重陷孤独,此时此景,庄子的心里该有多么落寞!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如果无福享受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能够拥有庄子与惠子的相爱相杀也不错吧……
庄子与惠子——一对相爱相杀的小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