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维钢 精英日课
《九个工作谎言》3:挽弓当挽强,用人当用长

《九个工作谎言》3:挽弓当挽强,用人当用长

作者: b4c3eecc1b51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22:36 被阅读25次

    今天我们继续讲白金汉和古道尔的《九个工作谎言》这本书。这一讲说的是人才的使用。

    龚自珍有句话叫“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所有人都表示赞同。人才,就应该像漫威宇宙里那些英雄一样,各有各的特长,也各有各的弱点和缺点,大家配合起来才好看。但是,在真实的操作中,有哪个公司是按这个原则选拔人才的呢?

    一般招聘广告都是设定一个模板,把人往里套。我要求你有多少年工作经验,有多高学历,有哪些技能点,套不上连面试机会都不给。好不容易录用了,以后也是各种打分各种评级,今天让你填个出勤表明天让你写个进度报告……试想如果是真正的英雄,他能不能忍受这样的折辱!

    我给你打个比方,这就和找对象差不多。爱情,一定是对方在某些方面特别能打动你,你爱的是她的优点,为此你愿意忍受她的缺点。可是如果你还没有恋爱对象,让你写一个征婚广告,你会怎么写呢?你一定会列出各种硬指标,什么学历啊收入啊写一大堆。我有个朋友,曾经要求未来妻子的身高必须在158-162cm之间。

    这就是“体制化”思维的问题。谈恋爱本来是个人对个人,可是当你写征婚广告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体制!你把对方当成抽象的模型。好在这是暂时的,一旦遇到爱情,那些硬指标就都不重要了。真正的理解压倒一切考核指标。

    但公司可不是这样。对公司、特别是大公司来说,人才永远都是抽象模型。这就导致了人才的个性和公司的体制之间的根本矛盾。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科学家是个有意思的职业。我们都认为相对于智力水平,科学家的收入有点过低了 —— 但有意思的是我们都认命了。事实上就算没有工资,科学家也愿意好好搞研究,因为对科学家来说工作是爱好和事业,金钱只是副产品。

    孔子有句话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个人都像科学家那样专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有多好呢?但是这句话好像有个问题。“好之者”,和“乐之者”,他们的区别是什么,难道不都是为了兴趣而工作,哪怕不给钱也干的人吗?

    《九个工作谎言》这本书中有个例子,也许能说明这个问题。有个挺出名的女歌剧演员,人说她是“史上最差的歌剧演员”,因为她唱什么都跑调,但是还非得唱。世界上就有这样一帮人,明明水平低还非得干,他们到底图什么呢?

    两位作者分析说,这位女演员小时候弹钢琴弹得特别好,曾经去白宫给总统演奏。但是后来因为受伤,不能再弹琴了,她就改成了唱歌剧。其实她没有什么歌剧天赋,她也不享受歌剧 —— 她只是享受那种聚光灯照在身上、成为注目中心的感觉而已。歌剧,只是她重返舞台的手段。

    这就是“好之者”。你不用强迫他,他自己就愿意工作 —— 他的确“喜好”工作,但那是因为工作能给他带来名望之类的东西。他并不享受工作,这就是为什么他工作这么多年都没有成为顶尖高手。

    好之者有能力,而顶尖高手有“特长(strength)”。顶尖高手是“乐之者”。什么是特长呢?特长有三个特征。

    第一,每次做这件事之前,你会非常期待,你不做就难受。

    第二,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你会进入一个物我两忘的“心流”状态。你忘记了聚光灯和舞台,忘记了领导和观众,忘记了工资和奖金,你完全沉浸在做事之中。

    第三,你做完这件事会有一种自豪感。你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如果别人看不见或者看不懂那是别人的事,你自己非常满足。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这样的工作,但真正优异的人肯定是找到了。反过来说,如果你每天做的事情根本不想做,做的过程中三心二意,做完之后精疲力竭,那这样的工作就没意思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总有些项目是自己喜欢甚至享受的。可是现代教育体系是你愿意做的事它不让你多做,你不愿意做的事它逼着你做。可能你最喜欢画画或者钻研数学难题,但老师说可不能偏科啊!英语是你的短板,你得学英语。结果我们大部分时间做的是不爱做的事,反而没时间做爱做的事。

    如果你干脆任性一把,说我只学我想学的,不想学的我就对付对付,那你的将来会怎样呢?

    答案是你可能会成为明星。

    2.明星的养成

    梅西是全世界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但梅西并不是一个全面发展、无可挑剔的球员。如果按招聘启事或者征婚广告的套路,梅西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踢职业足球。

    梅西的身高只有1米69。按中国国产教练的标准,可能直接用身高就把他淘汰了。因为梅西13岁的时候身高只有1米4,拉玛西亚训练营还给他吃了生长激素,希望他能长得高一点,结果也没成功。但所幸的是球队还是留下了他,因为他的技术和速度实在太突出了。

    梅西是个特别偏科的人。他左脚和右脚的触球比例是10:1,这在职业球员之中极其罕见 —— 我们学过博弈论,你得让对手不可预测才行,你不能只用左脚踢球!但梅西可以。

    梅西之所以是梅西,不是因为他全面发展没有短板,而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梅西享受踢球,梅西乐于训练,梅西热爱比赛。梅西不是被人逼着一天到晚做不爱做的事。梅西是在自己喜欢的方向上不断得到鼓励,把强项强化强化再强化,才得到今天的水平。

    梅西不是管出来的。梅西是惯出来的。

    我们专栏前面有篇文章叫《正确型人才和优异型人才》,这本书研究的都是优异型人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脑力工作者。

    在能够区分好团队和差团队的8个问题之中,预测力最强的一个,是“我在工作中每天都有机会施展我的特长”。这个问题是“主杠杆”,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好,其他的问题,像挑战啊成长啊价值观啊使命感啊都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是“每天”。你得让人每天都能这么发挥,让人感觉干活很“爽”才行。高水平人才乐于发挥。

    那既然梅西这么好,为什么公司不像球队选球星一样选人呢?因为大公司有个思维误区,叫“全面发展”。

    3.“全面发展”是个迷思

    现在的公司都喜欢使用所谓“能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给员工打分。模型分成若干项,比如说战略思维能力、目标导向能力、同事关系能力、商业能力,客户能力等等,然后这些大项又分成若干小项。

    图片来自 https://aai-assessment.com/solutions/competency-modeling

    IBM公司的一个能力模型,竟然要求经理人员在118个项目上给员工打分。每项的评分在1-5之间,没达标,你就得去补习班补足短板;还不行,你可能就得走人。

    那“能力模型”这个东西科学吗?事实是没有科学理论支持这个做法。科学家反对能力模型。为此我们需要理解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能力是无法让旁观者测量的。任何科学理论都得从“可测量”开始。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叫“状态(state)”,一个叫“特性(trait)”。

    状态,是可变的东西。比如你的英文水平、数学水平,可以通过训练提高;你的情绪,可以被环境影响。状态可以用考试或者对你自己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那让经理打分是什么意思呢?

    特性,是像性格一样,通常不变的东西。有的人是急性子,有的人是慢性子,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既然特性很难改变,那让员工上补习班有啥用呢?

    人在工作中真正使用的能力往往是状态和特性的混合。不管怎么算,用能力模型打分都不合理。

    第二,更重要的是,人才都是*异质*的。所谓“异质”就是不均匀、某些方面特别突出某些方面很一般。我们专栏讲过一本书叫《平均的终结》,我们知道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平均人”,人才其实都是特长生。

    书中讲到盖勒普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像销售人员、教师、医生、酒吧经理各种不同职业中的优秀人才,用能力模型给他们打分。结果发现,对同一种职业,比如同样是酒吧经理,每个强手的强项分布都不一样 —— 有的商业判断力强,有的善于跟顾客打交道,各种类型都有,你根本就无法判断到底在哪些项目上强才算是一个好的酒吧经理。

    所以人才本来就是不拘一格的。公司之所以用能力模型这种模板去生搬硬套,其实是出于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比如如果你要做一个什么产品,比如一个软件,那你的确希望这个东西是全面的,不能有明显的弱点,否则根本就没法交付使用。公司想要的是最终产品,但人才思维不能是产品思维:人才不是最终产品。

    人才的短板,可以用多样性补足。

    4.应该怎样选人用人

    白金汉和古道尔给团队领导者提出了三个建议。在我看来,这就和球队主教练选拔和使用球星是一样的。

    第一,你应该以输出、而不是以输入为导向。能力模型是输入,这个人能干出什么活来才是输出。你需要哪种输出,就去找能提供这种输出的人,至于说这个人的其他方面,那你根本考察不过来。输出导向,要求你用人用特长。

    第二,把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这就好像根据人的身材调节飞行员座椅一样 —— 要先看看你找来了什么样的人,再根据人确定打法 —— 而不能让人适应座椅。

    第三,各种人才都有,每个人都有特长有弱点,那剩下的就要体现你的领导技术了。人才越是多样化,你就越需要想办法他们互相交流、理解和配合。

    这位大姐爱跟人刚正面,太好了;那哥们爱搞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他;这姑娘是个行动派不怎么爱思考,正好让她发起第一波冲锋。每个人看着都挺怪异,可是团队的能力全面无死角,这才叫领导水平。

    我理解,整个这一套方法的核心就是,这个公司里到底 ——

    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谁负责制造意外,谁负责后勤背锅;

    谁在前台挥洒个性,谁在后面默默调度 ——

    如果你们公司做的事儿特别高级,那就必须把一线工作的主动权,交给一线员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个工作谎言》3:挽弓当挽强,用人当用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jm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