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自己有多少次过长江了,曾经住在靠着江边,从家里出门走到江边约十分钟的路程,在三峡大坝建之前,常常走近江边,就听到江上行驶的轮船高扬的汽鸣声。
以前工作常下乡,每到夏季,江水汹涌,我们要下乡去查看水厂,跟着科室老领导一起下乡,汛季要注意百姓饮水、除四害,防瘟疫,及血防等。
记得有一年汛期严峻,省城来的两位女专家专门去江心洲视察,江心洲位于长江中心,我们坐着汽渡到江心。中午在卫生院食堂吃的饭,院长精心准备了一桌菜。
席间,省城来的一位女的始终未动筷子,后来上了一盘江螃蟹,这位实在忍不住了,吃起螃蟹来,但别的菜都不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怕那小小的虫,这小小的虫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长在钉螺里。
《送瘟神》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7月1日,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而创作的两首七律诗歌。
作品原文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当年主席写了这两首诗歌后,血防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在全国开展起来。今年是毛主席写这两首诗歌六十周年,六十年来几代血防人不忘主席的诗歌,每年春季开始开展血防工作。
丹徒几代血防人,他们不同年代的血防工作。我将他们分为元老代、中青代、新生代。
元老代:二十多年前,我刚调到爱卫办工作,办公室有两个老同事,都是老血防医务工作者。一位男的姓杨,南医大五年制老本科生;一位女的姓杭,医专毕业,两位都是很专业的医生,他们告诉我以前血防工作辛苦和艰难。
说六十年代,他们刚工作时,都是常挑着扁担带着随身衣物和棉被及其他东西过江下乡,一去就住两个月。带着粮票吃住都在村里老百姓家里。
那时艰苦啊,民间有说法:"嫁人不嫁血防郞!″说那时病人很多,都来不及治理,在我们县有个皮防所,每天杨主任亲自做脾环切手术都有几例。在一个县级皮防所,能有这样的手术,可见当地血防工作严峻。
中青代:这一代多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于90年代参加工作。现在也是血防专家。每到春季就开始忙了,查螺灭螺,江滩湖泊重点布防。现在喷洒药物都机器操作,防护措施也得当,比以前人工喷洒好很多。
新生代:就是现在工作的80后、90后们。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比元老代、中青代要好很多。但不能忽视这小小的虫子,血防的工作要一代传一代。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上海、江苏、浙江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附近门静脉系统的血管里,在那里吸血、产卵、排出毒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比较其他血吸虫产卵量,日本血吸虫产卵量最大,血吸虫病发展到了晚期,病人的肚子逐渐胀大,积水,因此有些地方把这种病叫做“大肚子病”
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和童虫6个阶段。尾蚴一旦与宿主的皮肤接触,10秒钟即可侵入宿主皮肤。
构成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因素有三个:
一是要有传染源(病人、病畜)散布血吸虫卵;
二是要有传播媒介,必须经过中间宿主-钉螺来传播;
三是要有易感人群,接触“疫水”(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为疫水)而发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以4—10月发生感染的机会最多。一般来说,急性血吸虫病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尤以6—10月多见。
作者简介:冬日茉莉,来自历史文化古城江苏镇江,爱好读书、写作,喜爱旗袍。喜欢穿街,走巷,去寻觅古人的遗迹,记录点滴感悟。
(齐悦梦想社群2营1班学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