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旅行·在路上
《第三极》VS 身边那些事,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下)

《第三极》VS 身边那些事,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下)

作者: 大麦和她的绿光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15:14 被阅读0次

    接上篇......

    “......这里是地球的最高点,被称为第三极。相比南极北极,这里却是人类活动丰富的天地,是中国多个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到低处的平原峡谷,落差近八千米。在海拔高低变化中,动物活动呈现出与其它地域不同的景象,在这里生存的人们与动物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合作关系......”这是《第三极》第一集《生命之伴》中开篇的解说词。

    在莫斯卡与旱獭的亲密接触(图片来自小汐)

    草原狼一直都是备受瞩目的动物,人们有时恨之入骨,有时又赋予狼无比崇高的敬意。当你看见影片里,善良淳朴的牧民,用刀割下刚刚被狼咬死的羊的肉,转身拿去喂养一群无人照料的小狼,这个时候,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最自然的表达。牧民们并没有将对咬死羊群狼的仇恨转嫁到小狼身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对稚嫩的生命给予最大的宽容。

    狼图腾里的狼(图片来自网络)

    原本就痴迷草原文化,对狼有至高崇敬的我,第一次看见野生的狼是在去往拉萨的火车上。火车经过无人区,见过的没见过的动物成群结队,这块永久冻土是他们的天堂。突然就看见一匹狼全速向着他心中的猎物飞奔而去,全身的毛蓬松着,在初生的太阳的照射下有一层金色,尾巴直直的向后,跟脊柱在一条线上,狼飞奔着,动作优美,即使在火车上也能感受到他的速度。至于后来有没有捕到猎物,火车在走了一个弧形后就再也看不见狼,所以至今我也没有弄清楚那是一匹孤狼,还是有一群狼。

    再后来,电影《七十七天》在客栈取景,通过导演了解到原来为了影片的拍摄,他们还专门养了几只狼,只是狼养在遥远的北京,最终也没有机会跟狼有近距离接触,好在电影终究会上映,而影片中,会出现狼也会出现溏心客栈,多少对我是个安慰吧。

    影片《七十七天》剧照(图片来自导演赵汉唐朋友圈)

    西藏这片土地有着天生的热情,这里的人们无论播种还是收获,都有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套用现在最流行的词,应该就是仪式感吧!在西藏呆过一阵子,就不难发现,这里节日众多,有整个藏区都过的节日,也有个村各镇自己的节日,单单赛马这一项,村村都不同,所以说,如果你想过节,那么每天都有节可过。有幸受到卓玛的邀请,在她的村里过了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那是珠峰脚下的一个小村庄,节日当天,全村人都穿着节日盛装,汇集在半山上的一大块平地上,载歌载舞,歌舞完毕后是赛马,每匹马都装扮的异常华丽,跟影片中赛马的小选手不同,村里赛马的都是成年人,穿着质地色彩各不同的藏袍,配上马,超级好看。反正节日里一整天就是跳舞唱歌、吃东西喝酒,再加上一套又一套的换衣服,开心又快乐。

    珠峰脚下载歌载舞的藏族人

    萨噶达瓦节恐怕是历时最长也是最隆重的藏地节日,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整个节日历时一个月。萨嘎达瓦节最为壮观的就是转经的人群,从节日第一天开始,成群结对的转经就开始了,到藏历十五达到顶峰,从凌晨开始就人流如潮川流不息。去年萨噶达瓦节十五那天,我拿了两部相机,想拍一点节日的照片,一部全景相机,想拍个延时,大昭寺广场上转经的人群吓到了我,从未见过人山人海的八廓街,走路都必须跟随人流的行进速度接踵前行。磕长头的人塞满了整个八廓街,经常是等前一个人磕完站起来,后一个人才有地方五体投地的磕头。在寻找了几次位置后,勉强在一根灯柱后找到了个小空间,安放好相机,从天明等到日落,身边经过的磕长头的人不止千百,我安静的坐在那里享受转经漩涡中的片刻宁静,也向着大昭寺的方向祝愿这些虔诚的人们幸福。

    萨噶达瓦节八廓街磕长头的平措

    措姆和旺姆是一对生活在当惹雍错旁边的双胞胎姐妹,她俩已经八十多岁了,牵挂着彼此,措姆儿孙满堂,旺姆远离人群独自一人住在湖边修行,二十年来只回过一次村子。影片中两个耄耋老人拉着手搀扶着走向湖边,旺姆说“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质朴无华的语言,就如同邻家奶奶。看着措姆问旺姆的身体情况,想起来拉萨山上庙里修行的尼姑奶奶,奶奶在床上坐着,平措蹲在地上拉着她的手,奶奶边说边哭,平措一直在安慰她,画面温馨又感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的我只能在旁边拍几张照片缓解尴尬,后来问过平措才知道,冬天到了以后,奶奶的腿脚不能动,已经在床上三个月了,尼姑奶奶很着急,担心自己再也不能走路了,平措一直在安慰她。再后来,想不到的是,平措回到拉萨以后,买了给尼姑穿的厚衣服,还托人从很远的一个藏医那里求来药,送到了生病的尼姑奶奶那里。原来藏族陌生人之间的关怀不仅仅只有言语,一次萍水相逢的偶遇,就可能是真实的出手相助。

    跟尼姑奶奶拉家常的平措

    影片中摄制组的车从墨脱出来,泥泞湿滑的路面,车轮打滑,车终于停下来了,一边的轮胎已经跨出路基,旁边就是万丈深渊,卸货救援,终于把设置车拖拽出来,影片中的这一幕,也是进藏路上常见的状况。常驻西藏,常常驱车出去玩,动辄几百上千公里高原的路,对于安全驾驶我又着比常人更为严苛的诉求,知晓司机的秉性,车辆的状况,近期道路的情况,再制定一个宽松的旅行计划。小叶、涛涛、根荣、耗子他们常在路上,一年进藏路走个七八趟跟玩一样,路走的多了,遇见的事就多,每一次都能听到他们救援的故事,从雪堆里拖出来车、从湖里拖出来车、从烂泥里拖出来车,为能遇到她们的那些车辆感到幸运的同时,也替他们骄傲,并不是每一个路人都愿意伸出援助的手。

    在路上(图片来自Tony)

    摄像师感慨在西藏拍摄人物时的真实,每一个被拍摄的藏族人都对镜头视而不见,当摄制组不存在,这极大的方便了摄制组的拍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比较真实的镜头画面。想起那时候合伙人Tony给登山家们拍摄肖像的场景,三个大摄影师三组拍摄队伍,每天要拍摄超过十个人,三组轮流拍摄,这在北上广几乎是不肯能实现的任务,但在藏地,拍摄非常顺利,在跟每位被拍摄对象讲清楚拍摄意图以后,无论是年过七十的老登山家,还说二十出头的登山新锐,所有人基本上两三个镜头就能搞定,拍摄进度异常的快。我很不解的问摄影师,是什么缘故使得拍摄如此神速,Tony给我的回答是,他们简单直接,面对镜头内心没有内地人那么多复杂的想法,没有想隐藏什么,也没有想故意表现什么,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最真实的他们。那一刻,我才知晓,真实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真实是如此感人。

    登山家众生相(图片来自Tony)

    生活在西藏,被定义为别人羡慕的生活,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我这般粗线条的人,生活在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青藏高原用他的宽广和包容,带我领略了许许多多影片中的场景,故事并不遥远,就是身边事。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在其中,享乐在其中!

    守望喜马拉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极》VS 身边那些事,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my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