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经理国学与传统文化
一路飙升到运营热词之首的私域流量|&学了增长黑客你就能顺

一路飙升到运营热词之首的私域流量|&学了增长黑客你就能顺

作者: 小雪柯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13:15 被阅读43次

    首先梳理本文的脉络,本文主要围绕私域流量的概念、私域现象、私域本质、火爆原因以及什么产品适合做,怎么做展开话题。全文4499个字,阅读需要10分钟。思维导图如下:

    私域流量是什么?

    记得我的leader最开始和我聊的时候,告诉我做好seo至少月薪过万,当时我连seo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也可以看的出来,搜索优化依然是比较火的一个领域。而他一个在互联网圈混了十几年的老司机,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领域

    去年营销圈出现了一个更火的词-增长黑客,可以说是互联网圈2018年最火的概念了。

    但实际上,最近有一个词的热度已经超过了【增长黑客】,那就是【私域流量】。做seo实际上可以叫公域流量,公域就是摆在那里的,人人都可以获取,各凭本事。可以看到私域的搜索指数已经几乎是增长黑客的两倍。

    究其本质,【私域流量】本身也是【增长黑客】的手段之一,都是为了增长吗。这篇文章就准备告诉你【私域流量】的本质和玩法。

    「私域」的热度虽然高,但是很多人提起「私域」仍然一知半解,众说纷纭,例如…

    “私域不就是社群么?”不都在玩了吗

    “就是像新媒体运营运营发自己的文章吗"

    “是不是有自己的粉丝就是私域啦”

    那么,私域到底是什么?

    私域的定义是,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私域通常的呈现形式是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小程序或自主APP。

    增长黑客乃至于私域为什么在去年和今年相继成为热词,难道移动互联网数年来就没有这两个概念吗?这背后实际代表了获客难的问题,我们都知道2018年用户在线时长仅仅增长了几分钟,网民的数量8亿多,人均每日使用APP时长4个多小时。留给企业的机会不多了,如果没能抓住最后的机遇,在这条赛道上领先,后续的留存就根本不用提。你就3.5个用户,谈什么留存,你的用户全是沉默用户,又有什么用。

    私域流量的大火代表着一个信号,从野蛮的流量收割到精细化的运营。曾经老黄也说过,未来十年是运营的十年

    不管对于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能够掌握私域思维,都能大大促进用户连接、增加粉丝忠诚度和销量。

    今天,私域这个玩法在品牌中才刚刚开始,有很大的空间。这篇文章我来给大家捋一捋私域流量的本质和核心玩法,以供启发。

    私域现象:教育、美容领域

    我心目中的私域流量玩家一定是要建议在用户精细化运营上的,这就要求人员的边际成本需要基本可忽略。

    最常见的教育行业在玩私域,教育产品通常需要体验之后才会使用,产品体验课程可以形成天然的私域流量池,一般都会有三天的免费体验,进入到一个社群。但是现在常见的策略或者说方式是什么呢?

    大部分的教育机构的做法是“过滤”的思路:大量联系,筛选强意向用户,强势销售。未转化的用户基本就放弃了,或者有新的活动都时候,再过滤一遍。完全是洗流量的思路,不仅伤用户,造成NPS的下降,同时也是很严重的浪费。

    像英语类时间周期偏短,比如流利说基于私域流量做的懂你小班课程,反而是像K12教育做小班课程比较有优势,毕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呢,高客单、高复购率都可以保证,教育的高话题性简直就是完美。

    私域的本质是什么?

    私域本质是什么呢?说得大白话一点,就是那群你可以反复“骚扰”,反复推销安利的人。

    其实私域这个概念并不是新出来的,你还记得以前社交媒体还没普及的时候吗?

    那时候的私域流量就你客户的联系方式,例如电话号码、邮箱或家庭地址。

    你想要联系他们的时候,就可以一个电话打过去,或发短信、发邮件,甚至往他们家寄样品。

    你还可以多次给他发不同的广告,实现「多次利用」,例如买完你推销的牙膏,还可以再买你的枕头。

    所以说,过去互联网没普及的时候,你的通讯录≈私域流量。

    以前这块被称为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就是记录各种客户的数据、联系方式,逢年过节给你发发短信打打电话来促进你下单的。

    CRM的形式随着互联网、邮箱、电话、微信的出现,也在不停的演变。

    比如在美国,许多CRM还是通过电话、邮寄和电邮完成的,但在中国,社交关系大多发生在微信上,于是了也诞生了整套微信的SCRM(Soci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原来需要打电话跪求对方才能跟你聊几句,现在只要发个朋友圈就能让对方主动找上门。

    从原来「打500个电话,20个有反应」变成了「300个好友,30-50常互动」,从「每次打电话没说几句就挂断」变成了「时间灵活,天南地北聊,形式多样」

    所以私域又不同于以前的通讯录,它被赋予了人格,是从流量思维转型为用户运营思维的标志。

    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用户关系。会依靠KOC的存在

    用户相信你,愿意看你的朋友圈,知道你真心关心她,觉得你是一个懂她的人,而不是一个冷血的机器。

    私域流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有血肉、生活、感情的专家+好友。

    那微博、小红书、抖音、公众号这种,我也有自己的粉丝和阵地,算私域流量池吗?

    算又不算。

    微博举例,虽然我也可以积累我的微博粉丝,但其实微博流量分发很大程度还是掌握在微博的手里,所以并不完全算得上「私域」。

    微信公众号,其实也不算私域,很多人的公众号真正的活跃粉并不多,打开率低于1%,这样的用户其实根本无法主动触达,也不算私域。

    可以称这些为「混合域」。

    私域就是完完全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不需要研究平台思路的,随心所欲的。私域~私欲


    私域流量为什么火了?

    因为公域流量太坑

    私域这个词为啥突然火了呢?因为它对立的是「公域流量」的衰退。

    公域流量顾名思义,它是公共的流量。

    说到公共的流量你第一个想到什么?百货商店。

    每个人都去过百货商店。百货商店最大的问题是,它看似流量很大,很多人经过你的店,但实际上然并卵。

    举个例子,某个品牌在百货商店里有一个专柜。这个百货商店假设每天人流量是5000人,每天10%的人会经过这个品牌专柜,也就是500人。其中30%的人(150人)会停下来询问,最后真的能买东西,并留下客户信息的可能只有10%,也就是50人。

    所以虽然百货商店流量很大,但是你真的留的下客户数据只有50人。

    公域流量看似很大,但需要你费劲心思去让别人在这里停留,消费。

    所以大批量品牌每天都要变着法子,打折,促销,搞活动,就为了在人流最大的几天去分一杯羹

    商家越来越发现,这些公域流量自己不可把控,不属于自己,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们目前商业环境里类似于百货商店这样的公域流量平台还有很多。例如线上公域流量平台非常典型的就是淘宝、天猫、搜索、或是信息流广告等。

    随着线上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千次曝光越卖越贵。

    淘宝2013年的获客成本还是30元/人左右,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暴涨到了250元/人。昨天我也写到京东2018年获客成本已经达到了1503元/人。用户获取与留存成本持续走高。

    许多我的天猫/淘宝运营的朋友会跟我吐槽:「虽然我的淘宝店粉丝非常多,但其实如果不去买各种直通车,流量还是没有,流量其实都是马云的,不是我的。」就像我写简书,流量不是我的,费尽心思看我的人寥寥无几,流量是简书的是平台的。这些流量大,可能与我有关,可能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只有我运营的好,才有一点点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都希望拥有自己真正能控制的一片流量池,想触达的时候就能触达,还能多次转化和复购,「私域」因此呼声渐高。

    还是回到之前百货商店的例子,如果用私域流量做,会是什么样?

    假设每天针对那些经过你咨询的150客户,柜姐可以对他们说:扫码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我送你一个小样品,你还可以看我的朋友圈,里面有其它顾客涂完的效果哦,晚点再决定要不要买。

    于是这150人虽然当场没有下单,但是她们接下来的7天内会陆续刷到柜姐各种精心设计的朋友圈,例如其它客户的上脸效果,促销等等,默默也下了单。

    不仅如此,后面有新产品的时候都可以反复用朋友圈触达到他们,反复引起消费。比如我在北京五道口商场买了一件衣服,后来加了店家的微信,朋友圈经常能够看到各种新款,各种男神照,让我的小心思也有一点点心动,我甚至不再用去上门购买也构建了这种信任,虽然后来商城被拆了,但是这家店依然还在我的朋友圈里。这就是私域的力量

    所以在公域流量日渐变贵的当下,做好私域,不仅仅是对已有用户的运营,也是对潜在客户的触达和运营。

    什么样的产品最适合做私域

    谈到最适合,我想到了用四象限来表示,构建一个定性的私域流量池适合产品四象限矩阵:

    横轴表示客单价的高低;纵轴表示话题性的高低

    图例实心或空心表示是否有复购性

    我们对私域流量池适合产品四象限矩阵解读如下:

    I象限是私域流量池高适合区域

    II象限是私域流量池待挖掘区域——挖掘更高的产品价值,若品类扩展、服务深度等

    III象限是私域流量池艰难区域

    IV象限是私域流量池成本中心区域——很容易做成客服系统,变成成本中心

    私域流量应该怎么玩?

    第一种,是做话题专家,适合有非常明显特征的消费群体的运营,这个群体具有共性需求且组群意愿高的特点,如“专业性/生活方式”的品类。

    例如很多人做了知识星球,尤其是宝妈类的关注点比较高。

    入群的人都有“育儿”这个相同的需求,经常交流经验,用户可以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相关信息。

    例如我社群里有品牌(广告主)、有博主KOL(流量主)、也有MCN、广告公司,这是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的打通。

    而大品牌,尤其是那些有核心凝聚力的品牌,例如飞鹤、贝因美、大王、花王……完全可以聚拢品牌的超级粉丝,形成兴趣社群,在社群里组织活动,搭配线下的活动,让社群变成品牌社群,做品牌的扩音器。

    第二种,私人伙伴,通常适用于客单价非常高的奢侈品或者教育、健身行业。忠诚顾客价值高、具备较高私密性,并且个性化要求较高。

    而大公司则可以为消费最多的VVIP成立私人伙伴。

    私人伙伴给予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并成为客户生活中的一部分,给予专属的建议,你就是客户的个人搭配师,营养师等等。

    今天很多高端教育行业应该采用的是这个形式对用户分层管理,分配1对1服务,建立线下的高端体验而不是直接拉社群。掌门一对一就是很好的例子。1对1定制学习,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之后复购率会非常高,教师质量过硬、够付责任那一个同学在你这里花费几万元都是可能的,而且还有可能不止一年。

    当然还有很多不同领域的玩法,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私域流量的盲点

    看到私域流量的好处,但它也藏着许多隐形的盲点。

    建立个人号、拉群……这些事都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不干扰用户的基础上,真正在用户的身边提供服务?

    私域绝对不是简单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长期关系的培养。这是一个需要极大「线上情商」的工作。

    私域运营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需要懂得平衡,就像品牌和增长之间细微的平衡一样。

    就像之前说的很多教育机构已经建立了如上所说的私域流量池,但在自己体验时候也会发现,社群里发言的人寥寥无几。掌门一对一先天私域流量的优势也会存在教师质量的问题,把控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

    群里一味的促销活动和运营活动,真正能够沉淀多少活跃用户?是否反而对品牌有伤害呢?

    真正想要运营好社群,必须抱着精细化运营和洞察人性的出发点,把社群按照兴趣和人群细分。

    同时,社群也是一把双刃剑。

    玩得好的人,懂得在利用社群的力量,和超级用户一起共创。比如我采访过的电动牙刷品牌“贝医生”告诉我,他们有几款牙刷包装是粉丝在社群里一起创造出来的。

    社群就像是品牌和用户之间的窗口,在产品上线前吸取社群里忠粉的意见,大概率产品不会太差。

    但社群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发言,一旦有一个负面声音起来,就会污染一整个群。

    关于「私域流量」,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玩法出现,一个个年薪百万的运营大神将如雨后春笋,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路飙升到运营热词之首的私域流量|&学了增长黑客你就能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vv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