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津市
袁世凯评传(3)——小站练兵

袁世凯评传(3)——小站练兵

作者: papawzhou | 来源:发表于2016-06-17 10:40 被阅读44次
    Paste_Image.png

    甲午战争前夕,袁在朝鲜捡了一条命后逃回国,事情经过大致如下:由于袁在朝鲜执政期间,对日本百般抵制,日本对其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多次组织暗杀袁世凯,但由于袁较为机警,暗杀均未成功(日本人一直习惯采用暗杀手段对付政敌,这一手段后被在日本留学或避难的革命党人所学会且发扬光大),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已决心向清政府摊牌,第一个要杀之人,自然为袁世凯,袁亦认识到此点,因此提前从清驻朝鲜使馆的窗户中逃出,距日本派兵围攻使馆仅约十分钟,可见当时情景之危急。统观袁在朝鲜十年,尽管当时年少气盛,很多方面有专横跋扈,太过激进之嫌,但总体说来,尚属措施得当,表现可圈可点,功绩应属显著,值得肯定。
    从朝鲜狼狈回国的袁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主要承担后勤保障工作。战争后,由于朝鲜已不可去,清朝任命其为浙江温州一带的道员(相当于现在的地委书记),浙江地处江南,经济发达,而温州尤甚,因此此官职应属肥缺,但由于袁有更大目标,便放弃可该岗位,全力去谋取练兵的差事。

    俗语曰:“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此言确实不虚,尽管袁在朝鲜呼风唤雨,炙手可热,但对于清廷中枢,尚属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因此练兵优差无论如何轮不到他头上,但袁最终却成功捕获该岗位,何也?原来袁回国后,善于总结,召集写手,将在朝鲜练兵经验编辑成练兵要略,并大量印刷成册,转送给亲朋好友,还呈现给权力中枢-军机处,于是袁即以“知兵”形象出现在达官贵人之中。兵书中,强调仿效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德国方式练兵,练兵采用新式西洋操法,并改募兵制为征兵制,这些观点在方式确实领先于其他人。

    练兵地点选取在北京与天津间的小站,小站地处荒野,但因这次练兵而变得举世瞩目,今后几十年,中国历史进程便由这次“小站”练兵所改变,这是大多数国人无法预计的,所以说,作为智者,永远不要轻视那些追求上进、积极创业的人。

    练军离不开军事人才,袁意识到这点,开始大量网罗当世军事豪杰,于是先后进入袁氏新军的著名人才有北洋三杰(龙-王士珍,虎-段琪瑞,狗-冯国璋,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姓梁的青年人亦表现突出,四人号称“北洋四杰”,但此人福薄,在一次训练中溺水而亡,于是仅得北洋三杰留名于世),徐世昌,曹琨,吴佩孚,孙传芳,李纯等等(注:其他有影响人物尚很多,但可能没那么著名,不一一列举),这些人日后或为总统总理执政,或为雄霸一方的地方诸侯,影响民国初年政坛近二十年,可知袁在选人识人方面颇有独特眼光。

    练兵初期共有兵员约7000人,自1895年开始练兵,仅历经两年,至1897年,小站新兵由于训练得法,阵容整齐,堪称清政府最强劲旅,袁亦因练兵有功被提拔为直隶按察使(相当于当时直隶省的纪委书记),仍兼办练兵事宜。在这两年间,袁是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运动的,史载他曾多次解囊资助康梁办报纸、建学堂,为维新运动扩大影响力做出了一定贡献。从袁的行为中可看出两点:一是,康梁的维新运动是号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袁大力支持,表明袁偏向于在中国实施君主立宪的政治体系,二是,随着练军的成功,袁已不再满足军事上的成就,开始积极地着手于渗入到清政府的政治体系中去,以图今后在国家大事上有更大的话语权。

    1898年,当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袁的命运,自此以后,袁开始成为清朝的封疆大吏,独当一面,掌一省的行政、军事大权,成为与当时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等并称的地方大员。该大事即为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说为维新改革,以余认为,其中更多夹杂的是权力之争,光作为傀儡的光绪想通过变法树立威信,改变自己尴尬的政治地位,而慈禧太后则不想给世人留下揽权独裁的形象,做做形象工程,让光绪改革试试看,若偏离她所容忍的轨道,则可作为废除光绪的借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世凯评传(3)——小站练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hv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