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建筑圈建筑档案
建筑档案对话窦志| 由此到彼的设计实践

建筑档案对话窦志| 由此到彼的设计实践

作者: 建筑档案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09:24 被阅读0次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本期对话嘉宾:

    远洋地产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  窦志

    ◆  ◆  ◆

    >>>>

    幸运的七零后

    我常想,像我这样一根筋的人,生在这个时代还算幸运。念书的时候,接受的是正统思想教育,刚工作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外界诱惑。做自己喜欢的建筑设计工作,简单而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困惑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心中。即使到了不惑之年,仍在内心不断的自我追问。好在这个时代给予我们越来越多的机会和空间,让我能够去探寻答案。

    >>>>

    喜欢瞎琢磨

    我爱琢磨事儿,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脑袋经常闲不下来。想一件事就非要想清楚,因此经常睡不好觉。这可能跟遗传和生长环境有一定关系吧,家里好几代人都是搞技术的,喜欢研究,凡事都得弄个明白才行。

    >>>>

    做事儿一根筋

    在大学里,老师让我们一周画几张速写。很多同学都不画,或者到最后随便凑合一下上交。我是老实听话的那种,每天画一张。时间长了,慢慢成为我的一个积累。别人说我做事踏实本分,但我自己认为是因为我胆儿小、有自卑感,自卑的人想把事情做好,就只能一根筋,没别的办法。

     ◆ ◆

    人在各个阶段会受到不同环境、不同人的影响。

    小时候父母因工作需要两地分居,印象中生活很清苦。但父母无论对待工作还是家庭,那种坚持、认真和专注的行为方式,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是我与父母平平淡淡的日子中汲取出来的生活观念。

    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我的课程设计做的很好,但因为胆小自卑,当面对同学时就讲不出来了。当时我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我夫人的她和我讲,你要是喜欢建筑设计,就必须要学会向他人表达你的观点,而且要充满自信。

    后来我就想,讲不出来只能说明你能力不行。很多东西在脑子里似乎是明白的,但实际还是一团浆糊,只有说出来,条理化、清晰化,才是真正明白,才能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后来我就有意识地练习自己,怎么把一个复杂的事情通过文字清晰表达出来。

    练习表达对建筑师很重要,它会让我们更加深入认识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思想。我想,这种训练不但强化了我一根筋的思维方式,也是我后来不断构筑自己建筑设计哲学观的一种方法。

    ▲ 2014年在北大做学术报告

    工作后,赶上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人说你要挣钱了。实际上刚毕业的头几年因为都在做方案,没有实际工程,奖金很少。但我坚持住了,这可能是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一种精神力量吧。客观的说,我的工作运气不是很好,就项目来说没赶上什么高大上的,很多项目都是人家不做我接过来的,或者是通过投标获得的一些小项目。但是无论项目大小、是否费力,我都会兢兢业业去做。

    如果说胆小自卑是不幸的,那么能在各个阶段有帮助我成长的人却是幸运的。如同有人授予武器、有人授予盔甲、有人授予盾牌,把我武装起来一般,我的成长就是很多人给予的过程。尤其是我的研究生导师,跟着他做了近五年的设计和研究工作,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他严于律己、谨慎治学的专注和执着精神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收获。

    ▲ 201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学术报告

    (第一排左五)

    转变是非偶然的。

    对于我从建筑设计行业转到地产行业,很多人感到惊讶。对于这件事我也经常问自己,已经在建筑设计行业做这么久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都到了这个年岁,为什么还要转行?追根溯源,我想这个转变可能早就在心里埋下了,而且还是源于我对建筑设计的认知和探索。

    记得刚刚换工作不久,作为大学母校的优秀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一个学生问我:“窦老师,您这叫华丽转身吧?”他这么问,脑子里可能有一个甲方高乙方低的认知,但在我脑子里从来没有这种概念。在设计院工作的时候,以建筑师的职业精神认真面对每一个项目,不但没有乙方低的感觉,还会受到甲方的认可和尊重。

    现在做了所谓的甲方,有时候倒觉得自己像乙方。比如开发一个项目,为了加快进度需要压缩设计周期。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出图并保证设计质量,我不但要去“求”设计人帮忙,还要自己动手参与到设计中以提高效率,目的是为了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一个建筑设计作品,甲方乙方从来不是我考虑的问题。

    ▲ 北科建嘉兴创新园展示中心

    现在很多建筑师的设计,不能说不叫设计,但过于追求个人的东西,过度自我为中心,是不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在设计的时候,要从多角度换位思考,不能只按照个人想象去做。

    来到地产快一年了,国内很多开发项目我都在关注。客观的说,设计项目虽有减少但量还是足够的,但有的设计院却没活儿干。我想这不完全是市场规模变小的原因,而是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去重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市场需求,什么是建筑师应该完成的设计。

    ▲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

    对于甲方时常找国外建筑师,原来我也有一种消极的抱怨心理。但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国外建筑师的市场认知、甲乙方关系的理解、完成的设计确实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前不久有一个香港项目,是一位美国建筑师做的设计。对待我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合理的部分他会欣然接受,有异议的部分他会拿出多个比较方案供你选择,不合理的地方他会提出问题所在供双方讨论。

    专业、敬业而职业,他不会因为你是甲方而盲目迎合,也不会因为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怠慢,确实令人钦佩和尊重。在国内,因受到行业发展的规范程度、职业化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设计服务确实还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但这种模式一定是未来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

    ▲ 黄河明珠剧院

    过去三十年间,是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市场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即使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市场也能生存。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改变了,过去那种简单粗放的设计模式也需要转变,现在是建筑师直视市场进行转变的时刻。

    所以我认为,建筑师的路该更宽广。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近二十年,发现很多建筑师不去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也不关注时代的发展,拘囿在自己那个小设计圈子里,就设计论设计,或将建筑设计等同于艺术创作,我认为是有悖于建筑师这个职业要求的。

    建筑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充分了解建筑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而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明白使用者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到设计的各个细节中,这样的设计在实施建成后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建筑,而不是一件摆放在城市中冰冷的超大尺度的实物展品。

    ▲ 中国科协办公楼

    那么使用者的需求信息来自于哪里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市场。在这方面,地产行业走在了前面,近些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地产人更加关注使用者的需求,提出人性化设计的理念。我想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趋势必将是以专业和技术为手段,实现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

    来到地产行业,能够更加接近市场,更直接的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使建筑设计有了更加充分的依据,从本体论而言,也更接近建筑设计的本相。同时由于地产行业是个大产业链,因此在设计中无论是思考的广度,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开阔,我想这就是所说的“广义设计”,与我认知的建筑师职业要求也更加贴近。

    建筑师本应充分考虑市场因素,但现在的职业分工,把建筑师太往技艺的一端分离了,一个行业如果把个人专业与市场分得太开肯定是有问题的,那么这个圈子的发展状态也一定不是生态的。

    从问为什么,到探索,到认知,到转变。

    从大学时期,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设计?我是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这么多年一边实践,一边寻找答案。开始是追求构图、比例、尺度、空间等手法,后来加入材料、技术、功能、经济等因素,再后来又加入地域、文化、生态、哲学等概念,但还是常常感觉达不到我认为的好设计。

    这些年,我参与了一些三四线城市的设计工作。这些项目往往受到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像某些大城市那样大手笔。因此,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将各种设计因素平衡,做到极致巧妙的组合。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清晰并提出”适建筑“的设计哲学理念:就是用适度的设计语言、完成一个与地域相适应的、使用舒适的、并对未来有适应力的建筑,这就是我认为的好设计。“适”是一个契合点,它确实很难达到,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筑档案对话窦志| 由此到彼的设计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le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