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北伐失败原因探究,错用了一人,错弃了一人
赤壁大战重创了曹操集团,刘备集团的实力短时期内得到很大的提高,足以和曹操分庭抗礼,使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刘备占据汉中并称汉中王后,曹操非常震怒,认为刘备到了可以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地步,简直是奇耻大辱,欲率倾国之兵征伐。司马懿清楚地看到,若与蜀国正面硬拼容易让东吴捡漏,显然非上策。他的一条计策得到曹操采纳:派人联合孙权,让他出兵攻打荆州。孙权最终被满宠说动,同意攻打荆州。这样一来对曹操阵营来说可以得到的两个好处是,一是可以拆散孙刘联盟,二是可以分散刘备的兵力。
得到上述消息后的刘备,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他命关羽率军北伐,以实现敲山震虎的意图,促使曹营不敢妄动。关羽的北伐行动,首先是在襄阳战役战败了曹仁,接着又率军包围了樊城。情急之下的曹操急派二员战将于禁和庞德率军前来解围,却被关羽来了个水淹七军,结果是于禁被生擒,庞德被斩于刀下。经过此战,关羽名震华夏,声名远扬。竟然使得曹操曾一度打算要迁都,经司马懿和他人的竭力劝阻,方才勉强同意暂且不迁。然而事情的发展令人嗔目结舌,随后形势却是急转而下。关羽对樊城是久攻不下,吕蒙白衣过江夜袭荆州得手,接着是傅士仁和糜芳先后投降东吴,得此消息的关羽,慌忙撤下樊城之围,意欲夺回荆州,但形势已是今非昔比,不得已败走麦城,后被东吴擒杀。这是对关羽北伐情况的简要叙述。
人们常常都在思考和议论的一个话题是,关羽,这位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打败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名震华夏州、勇冠神州的战神,在北伐开局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为什么会失败,而且是败得这样惨呢?我们除了说曹操集团奸诈诡计,挑拨孙刘联盟的关系,孙吴目光短浅、背信弃义、趁火打劫,刘封私心杂念、见死不救,关羽孤傲不羁,违背刘备、诸葛亮制定的联吴抗策等等上述这些原因外,关羽在其中错用了一人,错弃了一人也是其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关羽的这两个错用人,具体指错的哪两个人呢?
错用一人,指的是错用潘浚。关羽率主力军出征时作了这样的安排部署: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潘浚总督荆州,也就是说潘浚是关羽的代理人。当时,随军司马王甫认为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能担此重任,因为潘浚这个人猜忌心重而且还好占小便宜,这样一个人怎么能总督荆州呢?但关羽不以为然地说:“今既差定,不必更改。”因此拒绝了随军司马王甫提出的换人提议。这样就为后来的一系列变故留下了致命的隐患。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潘浚上任后,他把爱占便宜的毛病也传染给了手下,使得吕蒙派人假装客商白衣过江袭占荆州的计谋有了用武之地,贪财的荆州守城军士竟让这些假客商上岸,最终导致荆州丢失。仓促撤退下来的关羽在败往麦城的路上,对任命潘浚总督荆州一事深感后悔,他懊恼地对随军司马王甫说:“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但关羽此时的后悔已经是于事无补,毫无用处可言,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错弃一人,指的是错弃魏将于禁。于禁奉命领兵救援樊城,却因大意被关羽水淹七军被俘。于禁向关羽请降,并表示愿意“誓以死报”。关羽是怎样做的呢?公绰髯笑曰:“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污刀斧!”于禁是曹营赫赫有名的五子良将,和张辽、徐晃等人并列齐名,行军布阵、作战打仗有其风格和套路,曹操曾称他“有名将之风”。对于这样一个天赐神助的好机会、好事情,关羽不仅不予以重用,反而是加以羞辱,因此便又一次错失了良机。
在这个问题上,关羽远不如张飞。像那张飞在义释严颜之后,严颜用自己的名望招降了许多守关将领,张飞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些地方。虽然于禁不可能招降曹仁,但他对曹仁的用兵特点肯定是了如指掌,对樊城的防御部署也是非常清楚。如果关羽善于让于禁助力自己一起攻打樊城,肯定会事半功倍、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一提的是,当时于禁投降并不是自己一个人,他还带来了许多能打仗的士兵,这对于关羽来说是个极好的兵力补充。如果关羽能像张飞对严颜一样对待于禁,也许樊城很快会被拿下了,没有了后面的僵持、也没有吕蒙偷袭得手,更没有败走麦城,已至于最后兵败身亡。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用现代企业管理上的一句话来说,细节决定成败,人的性格缺陷足以毁坏一切。您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