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原文链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
逻辑:师姐夫的一篇文章–>小区的拆迁户–>坐地铁找座位–>愤青的关注点
前几天,看到我大学老乡兼师姐分享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师姐夫,链接如下:康复百科—年轻人,奋斗吧 , 师姐夫分享了自己的奋斗经历,比较70后,80后和90后的不同机遇,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这三代人,生长在了中国最好的年代,没有什么好抱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
中国教育大爆发,始于90年代。70后,80后,90后,都是受益者。可70后说自己苦啊,大学毕业工资才千把块,日子过得紧巴巴;80后也说自己苦啊,大学毕业工资将近一万,可房价涨了10倍;90后也说自己苦啊,大学毕业,已经没有那么多好的工作机会了。事实真相如何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会。70后走向社会,工作机会多,创业机会多,房价便宜;80后走向社会,工资高,收入上涨快,房价适中,社会发达,生活水平普遍高于70后;90后走向社会,父母早已做好家庭财富积累,压力小,有的家里几套房,根本不愁吃穿住。所以70后是创业成功的多,房子多,80后职业经理人多,股票多,90后自由职业者多,创造力爆发。
最近的一个经历,可以很好的诠释上面的观点。
6月16日一早出差,在小区里叫滴滴快车,结果司机到了附近找不到小区门口(我的说话语气也有些问题),导致司机取消订单。然后时间比较早我找不到别的快车,只能迎着头皮在小区门口拦了一辆出小区的汽车,询问是否可以载我到顺路的地铁站,我给对方打车费。 对方说“上来吧,钱就不用了”,我就上车了。
车是超破的桑塔纳,估计车主也习惯了别人看到他开桑塔纳的想法(这么破的车,估计是个穷光蛋?),就主动炫耀自己的家底,几年前多少钱一平米买的这个小区的房子(当然比我买得早,花钱少多了)。对方说自己花钱买了二期底商出租,小区旁边的小区还分了四百平米的房子,为了子女住着方便买了万科的房子,另外在天津和平区还有两套房子。
听得我目瞪口呆,果然是“别拿捷达不当干粮”啊。听后自然是口头上羡慕对方一番的,所处的时代好,赶上了拆迁和房价上涨的大趋势,收获了房价上涨的时代红利。
下车前,我询问对方去哪儿,他说“下地看看,外面种了15亩地”。
这就是人与人所处的社会时代和城乡差异啊,我爹娘等村里的人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就完全没有这种拆迁机会,这种差异和谁说呢。
很多人借着形势赚了大钱,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却总以为全凭自己本事,和社会无关。这就有些肤浅了。
聚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我早晨坐轻轨上班,以前租房子时住的距离始发站比较近,上车虽然没有空座,但过了两三站就有人下车,自己就能找到座位。后来发现有几个上班族坐固定时刻的轻轨在固定的站点下车,所以我就每天上车找这几个人,基本上都能碰到其中一个,所以翩翩然,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换了地方住,距离始发站远了,还是坐那一趟轻轨,上车时就人挤人了,这个时候好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就算有人下一站下车,车上这么多乘客,我也是没有机会挤到目标乘客面前的。
可想而知,这件事情纠正了我的Ego,让我意识到,不是什么聪明才智最重要,在哪儿上车更重要啊。
所以从更高的level看到形势、时代,一方面避免Ego,另一方面也能更清晰的看到机会,或许更关键的是可以心平气和的选择并坦然接受。
可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从更高的level看问题,就像《哇,发明家诞生了》作者强调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发明家,但实际上真正的发明家却万里挑一。
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机会,而不是抱怨自己没有长辈或晚辈的时代的机会,不要只盯着别人有什么,而不好好利用自己能抓住的机会。
还是那句鸡汤,“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用智慧区分这两者的不同”, 换句话说,接受不属于自己时代的机会,努力抓住属于自己时代的机会,用智慧判断不同时代的机会差异。
我作为80后,看到城市的70后60后的拆迁户,也有一些心理不平衡,但我是会理性的告诉自己,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发现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机会。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多人就容易走上愤青的道路,过度关注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不挥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019.7.8 最近几日有感,汇总成稿发出,逻辑可能略有跳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