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时间管理模型》系列文章第10篇,敬请持续关注,谢谢!
前几年,一曲《时间都去哪了?》唱遍大江南北,也唱到人们的心里去了。懵懂孩提时,总觉得日子过得太慢,希望早点长大;等到壮年后,又觉不经意间一年年悄悄就过去了,时间似乎越过越快,于是,心里就会不自觉地问: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1
认识时间消耗
一天总计就是86400秒,这是我们公平拥有的一笔财富,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又怎么可以随意处之?
有人曾粗略地统计过一个普通人在20至60岁的40年黄金年龄段对时间是怎么花的:
统计到最后,40年只结余了3.3年,我们只剩下宝贵的3.3年去创造价值、完成梦想了。
时间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做事之前有预期,并且追求预期的结果,这就是主动运用时间,否则就是被动运用时间,而时间黑洞就是指被动时间的集合。
比如,周末你计划半个小时逛超市,结果发现很多商品正在打折,这一看不要紧,原本的半个小时就变成了一个半个小时;在工作之余想看微信放松一下,然后各种有趣的信息扑面而来,原本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延长到了三十分钟。
时间黑洞产生于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也因为我们都有及时满足而不是延迟满足的惰性
聊天、刷微信、逛街远比工作简单的多,也能满足短暂的快乐,让人欲罢不能,所以它们才会消耗我们大部分时间。
时间黑洞不仅将被动时间吞没,还会破坏主动时间。当注意力被打断之后,你可能需要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重新进入状态。
不得不承认一点:人其实很容易陷入舒适区,走出来不见得伟大,但走不出来绝对平庸。
2
分析时间黑洞
来自外部的客观原因
一:手机、网络
电话干扰
微信短信的提醒干扰
各种APP新闻提醒干扰
各种游戏的引诱干扰等
二:办公室
官僚作风,办公室政治
沟通不良,缺乏配合和组织
资料不全,设施缺乏,准备不足
拖沓无效率的会议
无意义繁琐的程序或文件等
三:其它
没有预期的等待
环境杂乱,声音干扰
不速之客的来访闲聊
交通堵塞等
来自自身的主观原因
一:自我管理上
缺乏目标
计划欠妥
事必躬亲
缺乏授权
不分轻重缓急等
二:性格层面上
犹豫不决
不会拒绝
欠缺自律
做事拖延
过于强调完美等
三:精力管理上
身体不好
情绪欠佳
思维紊乱
精神涣散等
3
直面时间黑洞
建议一:认真思考自己的目标
找到独处的时间,好好反思自己的过去,客观评估自己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认真展望自己的将来。就算不能想明白20年后的未来,也可以想想5年后的目标;5年都想不清楚,一年总可以吧;一年都有点模糊,那就想清楚3个月一个月的目标吧;再不济,下周或明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总可以想清楚吧。总之,对于没有目的地的船来说,任何风都是逆风。
建议二:做好心态和精力管理
时间浪费的最重要原因除了缺乏目标的指引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内驱力,也就是没有做好心态建设和精力管理。没有积极主动的心态,总是被外在环境的所控制,总是被内在惰性所奴役,不能做自己的主人,是绝对做不好时间管理的。也正如李笑来老师说的,不能用自己的大脑控制大脑,缺乏心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把时间当做朋友的。
心态不够积极,就算知道精力管理的重要性,也是没有动力做好体力、情绪、思维和精神四个方面的精力管理的。
建议三:统计时间消耗情况
可以用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或34枚金币法,认真如实地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具体消耗情况。虽然刚开始会有一点繁琐,但通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时间没有创造任何价值,甚至自己记录的时候都有点不好意思。这其实就是进步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开始。
建议四:立刻行动
清楚自己的问题后,就要寻求改变。对于任何改变而言,没有比立刻行动更重要的了。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尽善尽美,只要开始行动起来就好了。在行动中再发现问题,不断更新,不断改进。
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