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安庆城向北,一二十里外,便可见龙山山脉。人们习惯上把它分成两部分,杨桥镇以西被称之为大龙山,以东则是小龙山。小龙山上有远近闻名的龙泉寺。
相比大龙山而言,我更喜欢小龙山。它的山野和寺庙,都让我觉得很亲近。
我属龙,也许和“龙”有缘。庚辰龙年——我的本命年,一年间我五去龙泉寺。在这之前的某年,我曾路过小龙山下,遥望山巅,想往龙泉寺,但因天已黄昏,而且听说还有一个多小时山路,遂作罢。那时尚不知道以后可有机会走一趟龙泉寺。
庚辰年四月二十三日,闲人兄约我一同往龙泉寺。原来他对龙泉寺也一直心向往之。我欣然允诺。因为我们初次前往,路径不熟,中途我还曾犹豫来着,打算改去圆照寺。幸亏闲人兄虽身体比我胖,信念却比我坚定,不改初衷。公交车到杨桥镇后,我们换乘三轮车,到达小龙山脚下。那天是星期日,天气燠热,由于脚步急,兼之山道较为陡峭,翻过一面山坡后,我们开始呼呼喘气,汗湿浃背。闲人走在前面,胖胖的身躯移动得有些艰辛,令人怜惜。与其相比,我也好不了多少。时令近夏,山间松影竹翳,山花野卉随处可采。每到一面坡上,我们就迎风纳凉。山中游人稀少,偶遇几位妇女抬香油去龙泉寺还愿。问起前路,她们说还远着呢。由于远离浮世,我和闲人不免放纵自己,在一山谷前,相继仰天大吼。这真正的丹田之音,听上去反倒十分陌生。闲人说我有如狼嚎,我说他是虎嘶。于是挥汗相视而笑。
途经一块大石。石面坦平,面积不下五十平方米。闲人兄告诉我一件发生在这大石上的悲剧故事。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对青年男女来此殉情,黄昏时两人并卧在大石上,静待死亡的降临,谁知第二天早晨他们中的一个却仍活着。就那么穿越死亡地活了下去。我问那活着的一个现在怎么样了,闲人说他也不清楚,他当初也仅是耳闻。但这个故事还是让我们静默了好一会。
到了龙泉寺。山门肃穆,檐舍洁净,现由僧人释觉清住持。觉清一口江浙口音,看上去很文弱,据他说在家时曾当过建筑施工员,又开过十数年大货车。家中已积有一些钱财,却找不到生活的动力。于是皈依佛教。他出家已六年,先在江西的一座寺院里修行,大前年腊月才来龙泉寺。他淘井,摘茶,种瓜,砍柴,还下山挑菜驮米。觉清文化不高,却有一颗虔诚之心。他对佛门中一些用心不专者持批判态度,认为贪欲之人都要遭果报。他有一番雄心,准备扩建寺院,下雨天还在四周山上踏戡,鞋上都是泥。觉清对我们很周到恭敬,特地泡制了他亲手做的春茶,让我们品尝。还带我们到寺院周围的山上看风景。
这里四面环山,十分清幽。寺旁有一块城堡般的巨石,顶面上长有约几平方米范围的一片树和草,这些植物郁郁葱葱,但赖以生根的只是石头表面的一点浮土,令人觉得神奇。据说是当年地藏菩萨路过此山,在石头上休息,坐过的地方就长出这些树和草。还有作为寺名来历的龙泉,泉源处分布着几口井,分别是龙眼、龙嘴之类。龙泉寺左近还有船艄石、猴子石等诸多景点,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没去了,打算下回再来。
我还要简略说说后来去小龙山的事。庚辰年的秋冬间,我又和另两位朋友上山。一位是写诗的,从小在山间长大,眼力特好,不时在已不知有多少人采集过野果的山间有新发现。她不断地在丛树间找出野山楂、毛栗子、柿子之类。目光好象有穿透性,而且还带钩,能看到深草乱枝的深处和背面。每发现一次,就是一声惊呼,弄得我们羡慕和妒忌不已。于是她采集,我们大吃大嚼。有一种红果子,鲜艳欲滴,一从树上摘下就冒白浆。本地小孩都吃,我们也吃。注意力被周围琐细的事物所吸引,竟一点不觉得累。这又是一种爬山的方式。另一位朋友被山野所陶醉,竟想在山石上一直坐下去,坐进凉夜,坐进内心深处。
这让我感受到小龙山比较具体、细微的一面。世间的事物你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就会有不同的意味。
后来的一个夜晚,突接龙泉寺觉清法师的电话,他说想做个名片,名片背面要写几句介绍龙泉寺的话,让我帮忙构思一下。事起仓促,我只好贸然下笔:
千载古刹,佛门净地。
龙形泉声,皈心炼境。
云凝山野,风止林梢。
禅思道虑,钟磬神明。
轮回天地,善因果缘。
这里主要写的是龙泉寺,不过在写这几句话的时候,脑海里更多地涌现出小龙山的一幅幅画面。真正的小龙山一直在我内心深处静默和存在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