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一直是很难出彩的课型,在一般的优质课展示中我是不敢尝试复习课型的,犹记得三年前的一节公开课《温“运算律”而知新》,整节课的内容是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当时我还为想到了这样的题目而沾沾自喜,现在想来整节课就是复习公式、做题,似乎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产生,甚至有些后进生不会做练习,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完全是按照我的节奏在进行,整节课比较无趣,更没有体现出“学为中心”。再到后来,我学习了“思维导图”,把它运用在复习课中,课堂中我画一个分支,学生画一个分支,每节复习课学生跟随我都画出了非常精美的单元思维导图,这种方式也一度被其他老师表扬和赞叹,但是只有我知道效果微乎其微,也极其浪费时间,一节课的时间用来整理单元内容,再一节课的时间用来做练习,学生兴趣较低,会的同学早已经烂熟于心,不会的同学游离课堂之外,整节课的效率低下,令人头疼。直到今天读到了贲老师的复习课例,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课前任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照贲老师的课例反思我的课堂,把整理单元内容放在课上,比较浪费时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被激发出来,机械地跟随老师去复习,没有成就感。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让学生在课下整理,但是普遍比较应付,不会画思维导图,而贲老师以两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整理任务细分,借助表格或者画图的脚手架,引领学生自主去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又以“易错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习题以及易错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课堂展示习题时,自豪感大大增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下一次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二、课中展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中,贲老师不是只让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而是通过对比多位同学的整理图表,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运用表格更加清晰明了,运用画图能更清楚的明白推导公式的过程,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新的复习方法、新的“转化”的数学推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每位学生找一个易错的题型”来分享,是复习课的亮点,学生只有明白其易错点在哪,才不会再次犯错;并且对同类题型举一反三,让学生跳出题海,以“一道题”的讲透换来“一类题”的理解。整节课效率极高,真正做到“学为中心”,不仅有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易错习题的练习。
三、课后反思,升华学生的知识结构
反思以往自己的课堂,课上复习单元内容,课下便是多次的练习,学生有厌学情绪,作业完不成是常事。贲老师以课上的易错题为延伸,启发同学去思考“这类题还可以怎样修改”,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践行双减,减量提质,使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以上是我自己比较浅薄的学习体会,后续我会再研究贲老师的复习课例,学会更多的“金点子”与实操方法,运用在自己比较头疼的复习课中,提升学生复习的兴趣与效率,真正做到“学为中心”,抓住课堂的40分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