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枚。
石材:老撾石。
印面大小:1.8×1.9cm。
釋文:龔菊。
第一,説龔。
給也。从共,龍聲。(《說文解字》)段注:此與“供”音義同。後世“龔”字多衹作姓。2013年統計數據,龔姓人口全球約270萬。
龔姓名人當以龔自珍為代表,我們多數人都知道龔自珍的名句: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以及另兩句: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中學語文教材選《病梅館記》。龔自珍出身書香門第,據說他十二歲時,他的外公段玉裁就開始教他小學了。而他的母親也有自己的文集流傳於世。
另外想說的是“龔”字的讀音,富順地區讀“龔”讀作“彎”,音wan。以前我所在的學校有一位副校長就姓龔,二十年前我剛到這裡時,聽大家叫“wan校長”,我就在琢磨到底是哪个“wan”,後來才知道是“龔”字,真是大吃一驚,不明白發音怎麼會有如此大差異。不過這麼叫倒是可以避免一種尷尬:老“wan”總比老“龔”來得自在些。
第二,説菊。
大菊,蘧麥。从艸,匊聲。(《說文解字》)
菊,大菊,又名蘧麥。
菊在楚辭中就已是文人士大夫的喜愛之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注意,這裡用的詞是“餐”,那麼怎麼個吃法呢?撕花瓣入粥?
陶淵明愛菊世人皆知,“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獨愛菊花,所以後世稱菊為花之隱逸者。也不知道陶淵明當年采的菊是哪種菊花。
菊花是重陽節的節物,杜牧寫“人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茱萸、菊花啥的都往頭上插,頭上的“植被”應該是比較茂密的,不然一晃腦袋全掉了,而且男子戴花是時尚,現在日常生活裡哪個男士往腦袋上戴這戴那的,回頭率定然最高。
唐末鹽商家孩子黃巢科舉不順,正逢亂世乾脆鬧點大事,反了。他寫的那首《不第後賦菊》家喻戶曉,“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是主觀的霸氣,當然如果他沒成什麼事,他的另一首《題菊花》中“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就什麼都不是,頂多是一個牛皮。
現在吃菊花的可能不多了,以觀賞為主,另有菊花茶可喝,有清熱明目之功效。
張藝謀前些年拍了幾部電影都跟菊花有關,《菊豆》、《秋菊打官司》、《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三,刻印。
有篆刻家曾用“鞠”代“菊”,我還是用“菊”。菊字中間靠近邊框處作破界處理,線條略斷連(有小石釘)。
為同事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