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刑侦、悬疑小说,我一向是怀着尊崇的目光。毕竟,真正从事刑侦的同志没有时间去书写自己的日常发现。究其原因,一半是出于时间考虑,太忙了,一半是因为职业需要面对黑暗与光明,意乱了。无庸讳言,免庖丁在创作《黄雀计划》时,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参考大量真实案例分析以及对专业人士的访谈调查, 以“现学现卖”的刑侦学知识去设计情节、刻画人物。
每个人活在尘世间,并不是单纯的善良与邪恶。欲望,不仅会改变情节的走向,也能剖析人性的分裂。尽管我们怀着最大的勇气去凝望深渊,以为自己可以超出善恶的循环,却发现深渊同样在凝视着自己。正如《黄雀计划》所寓示的文化内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欲望是最可怕的一类情感,它总会引导当事人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在真实的案件面前,读者不得不接受任何残酷、惨淡的后果。或许科幻小说可以赋予当事人超自然的能力,但在现实中我们只会默认罪孽的发生——欲望的种子长在邪恶的土壤里,结出了罪孽的果实。
不妨设想在平和的环境中,当事人足以让时光倒流。假使读者在强烈意愿的驱使下还原当事人一瞬间的心理感受。当事人只能告诉读者:欲望的来无影、去无踪,让其明知不可为却仍然不受控制地纵容后果的发生。
当施害者与受害者在某种场合中发生了摩擦乃至碰撞,后果不言而喻——弱肉强食,是生物界的通行规律。可是,能不能设计一种社会机制去识别甚至理解欲望的运作机制,远远要超过刑侦人员的能力。
刑侦人员遇到最大的困难,其实不是“防患于未然”,而是限期消除影响——通过罪孽的果实去寻求欲望的种子。网络时代,键盘侠即使能肆意书写自己的观点,发布拼凑的视频,满足吃瓜群众的窥私欲与八卦欲,但在汹涌的假信息之下,无论是键盘侠还是吃瓜群众,都不能做到简单地区别设局者与解局者。
尽管读者在发现自我力所不能及时,会反复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安慰自己,但迷一样的案情总会有些蛛丝马迹的。希望读者能够克服先入为主的缺陷,对免庖丁的描述半信半疑。毕竟免庖丁“现学现卖”的功夫,更多时候是需要在字词句的堆砌中展露狰狞的情节,此时读者需要的是耐心与诚意,而非信心与聪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