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家长的自我修炼妈妈说
爱的误区———焦虑型的爱

爱的误区———焦虑型的爱

作者: 灰灰菜的夏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23:20 被阅读46次

    小美转学了,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这是她在小学三年当中第二次转学。全因为她有一位焦虑地爱着她而不知的妈妈。

    第一次转学的原因说来有些可笑,小美的妈妈担心老师利用课堂的时间给孩子们过生日太影响学习。她跟老师沟通的时候,老师又不拿这个太当一回事,反而认为给孩子们过生日有很多的好处。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小美在一年级转学了。

    这一次,则是因为小美和同学闹矛盾,妈妈认为自己的女儿在学校里经常受气,有一个同学光欺负她。跟老师讲,老师各打五十大板的方法又遭到她的诟病,她坚持认为孩子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她自己让小美从家里带一些玩具送给同学增进友谊,这招也不管用。她认为自己使用了很多的方法,而孩子还是在学校里不停地受伤害,太悲催了。其实,据我了解,大部分都是家长夸大了事实。

    我认为她对孩子的爱就属于焦虑型的爱。究其原因,是她的内心有焦虑的伤痕。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焦虑的人当有了孩子后,就将焦虑源转移到孩子身上,不停地在与孩子有关的事物上寻找可焦虑的事情,不断要求别人和孩子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某些状态,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小美的妈妈今年五十多岁了,小美才上小学三年级。她与前夫生的女儿三十多岁,已经跟她差不多断绝了母女关系。可以想见,她自己的生活并不美满,所以她在小女儿身上倾注大量的财力、物力、精力,给孩子创造很好的环境,让孩子达到她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她每天几乎是处在焦虑中的,她的语速,还有她的眼神,她的情绪,让别人看在眼里都莫名的跟着她紧张。

    这种人以为自己内心的担心全是为了孩子,其实焦虑早已存在,只不过有了孩子后,焦虑自然就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一概都不放心,所以每天找到各种细节去为孩子担心,还以为这是在爱孩子。

    这类家长,因为自身的成长有问题,给内心造成一定的焦虑和恐惧,老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就会把焦虑投射在自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小美的妈妈经常把“争分夺秒”这四个字挂在嘴边,与其说认为孩子的成长要争分夺秒,倒不如说她这么大的年龄,映照出自己内心对飞逝的时间的恐慌。她会把所有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孩子以外她也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可做,只要离开孩子就会成天担心惶惶不可终日,见了孩子就急不可耐的拷问孩子,使孩子学会了看妈妈的脸色行事,看妈妈的情绪说话。

    孩子回家掉了两滴眼泪,马上就没来由的问孩子是不是有人打你了,有人欺负你了,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说一遍,在她这种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感染下,这种每天把所有受伤害的机会都说一遍的做法,等于训练孩子寻找使自己受伤害的机会。所以孩子每天回到家里就会对妈妈说,老师哪哪做的不好,同学怎么怎么样欺负她,而她自己又是多么的无辜。

    这其实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这位妈妈却没有觉知。她这种做法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孩子会因此成为受伤害的狂想者,会变得对伤害非常敏感。

    我记得在课堂上有一次小美向后面的同学借铅笔,后面的这个同学不借给她,她就在课堂上大嚷起来,指责后面的这位同学“神经病”,我想象不出来三年级的一个孩子情绪会激烈到这种程度。我再仔细了解,她振振有词地对我说:“后座的同学上午借给了我橡皮,而下午我再借铅笔的时候,不知道她抽什么风,就是不借给我了。”

    小美这种不讲理的语言、指责的态度和她的妈妈如出一辙,让我感到非常的心疼。

    这种受害者情结如果伴随她一生,她会愤世嫉俗,认为全社会对她不公,她会在生活环境中专门寻找伤害自己的人。如果有人从她身边走过,不小心碰她一下,她都会认为这个人在伤害她因而悲伤和愤懑,这样的人一般很难创造幸福生活,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练习成一个受害者,可以说他们几乎与幸福生活无缘。

    焦虑型的家长使身边所有人都紧张,这种紧张氛围无疑会造成孩子的焦虑,这种焦虑会埋藏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不被发现,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消耗掉孩子的心力,使孩子成为一个不被群体接纳并且脾气怪异的受害者,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痛苦。

    如果家长不通过学习反思觉醒,我估计小美还会转学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的误区———焦虑型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tf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