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5-25

2018-05-25

作者: 性格即命运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08:38 被阅读0次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 甘沟镇杨咀小学 ****桑新社**

    ** 摘要:联想与想象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二者在一定方面却有所不同,在文学等艺术作品当中无不应用到联想与想象,二者之间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更能提高我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联想 想象**

    我从事小学教育已有16个年头了,多数时间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这段文字的描写是联想还是想象。刚开始工作时,我总会向学校的老教师请教。他们的回答要么含糊其辞,要么跟我的理解一样肤浅。为此,我还曾经和几个年轻的同事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现在,我觉得有必要好好探讨一下这个看似简单而又让许多人困惑的问题,省得到我老了,别的年轻教师问我时,我又得含糊其辞了。

    所谓联想,是指由此人、此事、此概念引发而想到相关的彼人、彼事、彼概念。联想也就是在写具体人和事物时,又想到了另外有关的人或事物。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中架设在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之间的桥梁。联想的关键词是:联。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分辨出事物与联想,才能正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文中,就有一段精彩的联想: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贝多芬弹琴,他耳朵听到轻悠、舒缓的音乐,心里就想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了月亮,眼前就出现了海面上“洒遍银光”的景象。如果去掉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是实实在在的叙述:“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贝多芬弹琴”,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光彩。

    所谓想象,简单来说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之上,经过加工、提炼、升华出一个新的形象。想象是一种由此及新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中架设由此一事物与新一事物之间的桥梁,贵在一个“新”字。想象的关键词是: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分辨出事物与想象,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这是具体事实。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正是这些合理的想象让我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了无限的同情与怜悯,也让我们对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

    联想与想象是艺术的两只翅膀,在小学语文中有大量的应用:比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正是通过联想说明了时间的宝贵,更唤醒我们倍加珍惜时间。比如李汉荣先生的散文《山中访友》中这样写道:“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文章中把一座古桥,想象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样的想像使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富有灵气。有人说: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被牛顿发现了,通过他的联想,引来了现代文明社会, 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如果我们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生活多美好,如果没有联想和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默的金矿。联想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我们把对生活的感受转化成文学。

    联想与想象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发展。但是想象又不同于联想。联想是我们想到的客观实际,是由此及彼的过程;而想象是我们主观创造出来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区分联想和想象,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联想和想象的内在联系,更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很好地应用联想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所以,爱因斯坦也说,孩子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5-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cy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