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我在昆明的VOS livehouse,第一次听李志的现场。
6把吉他,22个人的小编制团队。开演的时候,我就站在舞台下李志脚边这样的一个距离,近得能看到他额头泛出的汗珠。
当天晚上,这个小小的livehouse,挤满了500多人,是这个地方到那天为止人最多的一场。除了过场音乐,每一首歌都几乎是大合唱,每一个人的都异常兴奋。我站在最前排,耳边是澎湃的音响、面前是炽热的灯光、背后是热情的粉丝,现场的各种气氛充斥,几乎窒息。
我想,在年轻的时候,要去看一次李志的现场。
我想,在他的歌里,我只能回归自己。
有些城市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只有随心的决定,才能提升旅行的价值。而有些歌、有些人需要去聆听现场,因为只有身在现场,才能感受那些歌者带给你的最直击人心的力量。
这正是我沉迷于现场而无法自拔的原因,从狂热的迷笛到清新的草莓,无论摇滚还是民谣,你要去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性,你还是要到现场去聆听,这样才能感受那种不仅仅是音乐而已,也不仅仅是民谣而已的多层次丰富性。
对我来说,现场这个东西,歌者有歌者的心思,听者有听者的心事。
曾经听人说过:“我们喜欢看电影是因为可以暂时忘掉现实里的自己,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而我们喜欢看现场,则恰恰是现场给了我们一个找回自己,找回过去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渴求在现场看到熟悉的频率,因为借助熟悉的歌声,我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回到一些不可言说的往事里。”
也许,当生活变得平淡如水的时候,就是你应该去看一场现场。那里有很多和你一样充满故事的人,他们笑着、哭着、呐喊着、放肆着,他们让你明白你还是带有一颗年轻燥热的心,他们让你觉得生活还有很多美好值得去发掘。
毫无疑问,对于每一个人,总有那么一首歌,当前奏响起来的时候,思绪又回到那一段过往的时光,在月色昏暗的傍晚,让你的情绪可以完完整整地宣泄。
我听过万人音乐节、听过千人演唱会,但最喜欢的还是几百人、甚至几十人的livehouse,我感觉在这里才会有一种能与歌者和观者交心的临场感,也许是距离近,也许是场地小,也许是更奔放自由。在这样的地方你往往能听到歌者没有经过特意排练且让人耳目一新的的现场版编曲。
在耳机里,我们常常觉得民谣打动人的总是那些抒情、细腻、和充满理想的东西,但如果你听过现场,你会发现热情和情感的爆发,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李志不算是我最早接触的民谣歌者,但却是被身边朋友安利得最多的歌者。
接触李志,往往是因为先被他朴实的歌词感动。
正如《热河》,其实整首歌并没有讲述具体的故事,而只是纯粹地白描了一些南京的场景,然后在连续的场景叠加后,用“如果年轻时你没来过热河路,那你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直接进入到情感抒发的阶段。如果你跟着歌词的思绪行走,仿佛就是你自己回忆中的一个个场景闪现,然后让突出其来的吉他与鼓点直接戳破你的情感防御线。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首《梵高先生》,一上来就直接喷发情感,用零碎的词句,拼凑成一些人生的片段,然后用连续的呼喊和“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说辞,重复地吟唱着悲惨而又有力的生命形态,歌词极简,却意义非凡。
李志的歌,从来都是那么朴实简单,虽然大部分都在诉说着生活中苦闷的东西,但却从中让你发现有那么一丝力量,有那么一份光明的力量。
再喜欢李志,往往是不小心或特意地听到了他的现场演绎。
李志的每一场演唱会都会带来新的编曲和作品,甚至在表演形式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玩法,他会不断地突破和挑战自己,以至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情与野心。
李志和他的乐队一首一首地在台上演奏着,听众一遍一遍地在台下大合唱。《天空之城》、《关于郑州的记忆》、《苍井空》、《下雨》、《这个世界会好吗》、《山阴路的夏天》、《忽然》、《墙上的向日葵》…… 甚至在后面请出了老狼、张玮玮,与李志,铁三角地合唱了《米店》,成为了当晚全场最柔情的时刻。
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想,对于我来说,或者对于你们来说,听歌的时候是更看重歌词、旋律、还是编曲呢?
有些歌词很是深入人心,比如“南京的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就像你沉默的委屈”、“hello kitty,hello hello kitty,hello nmbd kitty”、“爱情不过,是生活的屁,折磨着我也折磨着你”......
有些旋律很是打动人心,吉他声音清脆响亮,小提琴缓慢跳跃的演奏,随着键盘和钢琴一起推上高潮,娓娓道来,听得人如痴如醉。
有些编曲很是抚慰人心,多种乐器搭配而响,不断渲染着气氛,你能感觉到某一刻会爆发,但它一直持续着,一直不出来,直到你呐喊的那一刻,瞬间达到高潮。情绪的瞬间由安静到热烈,由平静到澎湃。
好音乐从来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它只需要你回归到最真挚的内心,回归到你最早为柔软的民谣而感动的时候,回归到民谣的精神、民谣的本质。
关于李志,
叶蓓说:“他是我们这批民谣人的骄傲。”
朴树说:“如果我三岁时没有跟着奶奶从南京来到北京,自己现在一定会整天跟李志混在一起。”
而他自己说:“我只是个偶像派歌手。”
对于民谣,我能联想到的场景是,在春日的晚上,在一家小酒馆,有一瓶淡然而浓烈的清酒,在场的人不多,各自随意坐着很自由,台上有一个人抱着吉他缓缓地演唱,在歌曲的间奏部分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那是一首伤心的歌,听的人却能在旋律中得到力量,而歌者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疗愈。
我陆续听过胡德夫、马頔、低苦艾、张悬……的现场,我喜欢台湾的民歌,也听过大西北民谣,曾为来自陈升与左小祖咒的现场版的《不再让你孤单》所感动落泪。有些歌也许你还不能完全听懂,也许是你的年龄不够大,也许是你的经历不够多,也许你还没尝尽生活的烦恼。
我一直觉得听民谣,需要有一些阅历和底蕴,才能真正懂得并为之感动,感动于李志的歌词、老狼的呐喊、张玮玮的米店。只要你能理解它并为之感动,足以证明你有一颗敏锐的心。
而唱民谣的人也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唱出味道来。因为他唱的不是歌,而是自己的生命,他的失败与悲伤,他的穷困与苦难,他的自由与灵魂。
所以民谣在我看来,在这么多的音乐形式中,它离生活最近、离土地最近、离心灵最近。它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给平静枯燥的生活注入生命力,让人听到音乐的时候,变得不一样,如同看到生命中最闪亮的时光。
很多人会很好奇,我为什么要坚持写作。
对于写作的这件事,其实是因为我害怕,害怕那些曾经让我心痛的、心动的、感动的那些生命的瞬间,会被自己渐渐地忘记和覆盖,所以我把它书写下来。
生活确实需要某种仪式感,让你不至于把日子过得太过寡淡。
虽然我也知道没什么是永恒的,写作也不会让记忆长存,而只有那些真正放在心里的,才不会失去。正如音乐是要用心来感受的,当我们面对孤独感、面对失意、面对喜乐、面对无常,有时候那些生活走过了就不再完整,但那首民谣会一直留着。
或许现在正是民谣最好的时代。
李志巡演宣传片

我是Kevin嚼薯片
产品经理 / 设计师 / 影视编导 / 写字人
微信:kevinwork
也许民谣和舞台是我今世需要度的“劫”
也希望能与你分享我的音乐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