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做情比金坚,一般说的是情侣之间感情非常的坚定。
在我们一贯的印象中,越是亲密的关系,感情应是越加稳定的,为什么会反而更脆弱呢?
因为同样的背叛,如果对方是你信任的人,你的感觉会更加苦涩。
越是情比金坚的关系,越是容不下一丝背叛。
关系是你与他人的连接,这个连接不仅仅是就事论事的协作连接,还有因人而异的情感连接。
但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就事论事的协作也好,因人而已的感情也好,它都是会变的,不管是用人格理论,还是性格理论,都可以窥视那一残酷的真相——知人知面不知心。
每个人在不同的身份角色里,会呈现出不同的人格,比如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父亲人格和ceo人格,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
每个人的性格倾向性也会随着所处环境和涉及人物的改变,而随之改变。比如一个人在陌生环境里是内向倾向,而在熟人环境里则有可能是一个话痨。
从时间上看,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也会不同,昨天新年立flag的你,和年中奋斗的你,还有年尾复盘的你出发点都不一样,年初立志的你想要套牢年中奋斗的你,而年尾复盘的你却在judge年中和年初的你。
关系从外到内之间,一层一层变得越来越紧密,从陌生人,到熟人,到朋友,到至交,再到生死相随的另一半,而最深,最紧密,最可信赖的人,则是你自己。
从外到内,他人可善如天使,也可恶如地狱,残忍的是连自己也一样不可信,那么关系自然也没有绝对靠得住的关系。
关键还是要看你如何面对它,管理它。
既然明白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甚至连自己的心很多时候也搞不懂,那为什么还会因为过度信任而掉入关系的陷进呢?
因为我们天然对于小概率事件有更高的情绪反应。
只要99%确定的事情,我们觉得他肯定会发生,而1%会发生的事情,我们默认它不会发生。这种处理机制当然是为了节省大脑的认知空间,毕竟如果每一个小概率事件都分配相应认知资源,大脑早就死机了。
但是这种机制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就是对于小概率事件的极大反应——太大的意外就会造成恐惧,恐惧则是剧烈情绪反应的底层机制。
现在的媒体,利用的就是人性的这一点。如果大家每天打开新浪和腾讯新闻,你会发现里面所谓的新闻,其实就是小概率事件,因为这个天然会引发读者的情绪反应。
于是就导致了一个悖论——关系越紧密越经不起挑拨。
关系越紧密,彼此要求就越高,你默认对方完全靠谱,那么一旦对方没有达到你的预期,不管是事实上的还是你想象中的,对你的伤害就越大。
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挑拨一对死敌和一对至交,其难度都是一样的——简单。
死敌不用说,不挑拨也打的死去活来,而至交虽然情比金坚,但是只要埋下一个间隙,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为什么在很多电视剧或者电影的设定里,主角和反派曾经是至交,是情比金坚的恋人,或者是亲兄弟呢?原因无外如此。
人与人之间感情,就是如此的真实又脆弱,带给我们温暖也带给我们伤害,有多温暖,就有多容易变成伤害。
所以,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需要精心滋养,不要觉得关系深厚就可以为所欲为,正好反过来,越是深厚越是需要细心维护,而关系越坏才可以为所欲为。
另外从这个视角来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不对的,我们需要用人也疑,疑人也用。
前者简单后者复杂,我们向往简单的金句来过这一生,但是现实往往是复杂的,而且疑人也用看起来格局大多了,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