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七篇“述而篇”,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好古人智慧。
在上文品读了“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被陈司寇吐槽说:“别人都说孔子不会偏袒人,难道孔子也会偏袒别人吗?”
孔子在陈国,陈司寇问孔子鲁国君是否知礼。孔子回答说知礼。
而大家都知道鲁国君是犯过违礼的事情,孔子无论怎么回答都是会犯错。
因为如果说鲁国国君不知礼,本身就存在违背礼了,在别的国家说自己国家的国君不知礼。
然后孔子并未生气,而是觉得幸运,他说只要一有错,就有人能指出。
而且还是被误解的情况下,可见孔子的修养之高,闻过则喜,把它当作一件“幸事”接受下来。
无论是否真的对错,都可以去接纳,然后借鉴改之、防之,提升自身涵养。
继续下章。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莫:表示揣测,或许,大概。
孔子说:“就书本上的知识而言,大概我和别人差不多。身体力行的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孔子意思是说,对于知识而言,他和别人都差不多,但是在身体力行做君子方面,他还没有做到。
显然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词,但孔子也向我们阐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身体力行。
然而,学习书本知识比起躬行实践来,要容易很多;形成好的道德习惯,时时事事都按照道德规范去做,就更难了。
想要成为一个君子,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知行一致,将获得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之中。
所以说,“君子之道”本身就是一条道路,需要不断的保持着在路上前行,而仁德便是一个修身的终点。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把我称作圣人和仁人,我怎么敢当!我只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烦,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就是如此而已。”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学不到的。”
孔子说,圣和仁我还不敢当,只是做起事情来不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而已。
在之前也读到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表达了孔子学习知识不会厌烦,教别人不厌倦。
为之不厌曰智,诲人不倦曰仁。
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范。
后来子贡把孔子封为圣人,用的就是这句话:“为之不厌曰智,诲人不倦曰仁。”
孔子说:“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学习而不感到厌烦,教人而不感到疲倦,我也就是如此而已啦。
公西华便说:“老师您说的这个境界呀,听起来简单,但却是我们这些弟子难以学到的。”
从这里可以学习到,做人不可傲慢自大,不要自以为自己是最棒的,像王婆卖瓜那样处处自夸。
过于骄傲傲慢,只能自我毁灭。
就如三体里说的:“毁灭我们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
不管事情对错,都要有一颗谦卑接纳的心态,这样才不会被盲目无知的私欲,阻碍了自己前进的脚步。
就像上文说的,被人误解了也不必在意,那也是一种收获,更能让自己清晰的认知的事物的动态。
两大福利:
福利一,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