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威惠庙,即是饶平县陈氏宗祠,位于县城黄冈镇北郊顶宫路一侧的坡地上,邻近现在的饶平看守所不远,从前当地人俗称这一带为“刺围”。黄冈威惠庙供奉的祖先是历史上的陈元光——开漳圣王。据笔者了解,福建、台湾供奉陈元光的祠庙很多,如漳浦、云宵的威惠庙规模巨大、宏伟壮丽,但潮汕罕能发现颇具规模的开漳圣王庙宇。黄冈威惠庙,既是历史上开漳圣王影响潮汕的见证,也是闽南和潮汕陈氏宗族血脉紧紧相连的象征。
品秩极高的宗祠
据了解,黄冈威惠庙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从建筑格局看,黄冈威惠庙仍属于传统潮汕地区的“四点金”式,呈严整的左右对称,主庙两侧有两条通巷。
虽然黄冈威惠庙属于祠堂,但陈元光是被宋代朝廷赐封的王,品秩很高,于是祠堂仿宫殿形而建。主庙屋顶是双龙朝火宝,凤凰展翅,祥瑞花鸟;屋内是雕梁画栋,木瓜斗拱。石雕木刻诗词、对联、贺联、贺匾和芳名榜于祠内随处可见。从施工规模、工艺水准看来,黄冈威惠庙在近年潮汕重建的宗祠中,相当突出。
走近黄冈威惠庙,但见大门上有石刻横匾,上书“威惠庙”三个大字。大门两侧还有对联:“威灵显赫正气森然昭社稷,惠泽流光大恩浩荡济江山”。进入大门,还有不少楹联文字,都是推崇或纪念开漳圣王的功德,如:“一代功勋标忠应忠毅”、“千秋庙貌傍饶水饶山”“斩棘披荆雄开伟业”、“横剑南疆匡清禹域”、“兴文岭表觉悟黎烝”、“启土兴文将军自布化”、“追封赐号唐史岂书勋”,等等。
庙中有石刻五律《圣王漳州府落成之咏》,“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筮宅钟灵地,承恩燕翼宫。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轮奂云宵望,晶华日月通。”此诗点明开漳圣王庙祠在闽南、潮汕互相呼应的情况。
还有一诗是石刻七律《宋蔡襄咏陈政将军》:“曾凭水栅誓长江,报图全躯事不双。力屈已嗟关羽死,势孤犹笑李陵降。宿坟古剑友腥匣,坏壁灵旗兽缠杠。神理高高人意近,楮钱祈福暗尘窗。”陈政是陈元光之父。
黄冈威惠庙中,还有一些横匾,如“威惠泽民”,由诏安县陈元光纪念馆赠送。另有“功著闽粤”的匾额,同为诏安陈元光裔孙所赠。
庙中主祀的陈元光和夫人坐于后堂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主神像之前,还有唐总章二年(669)的《唐高宗敕陈政镇守泉潮》,这是朝廷诏令陈政率军前往闽粤交界靖寇,其中令陈政“率府兵三千六百名,将士自副将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从其号令,前往七闽百粤交,绥安地方,相视山源,开屯建堡。”神像之前另有陈政、陈元光父子下属的六员大将的神位,分别是宣威将军许天正、游骑将军张伯纪、定远将军李伯瑶、明威将军马仁、宁远将军欧哲、游击将军沈世纪。
黄冈威惠庙中,还有一幅《海阳县笔山秋溪陈氏族谱图》,海阳县是今天潮安县的旧称,据庙中老人透露,秋溪陈氏和饶平陈氏渊源关系不大。
从历史变迁看庙宇变迁潮汕地区信仰非常复杂。单以黄冈而论,因为处于闽粤之交,本地供奉的、较有影响的神灵就有观音娘娘、北帝、关帝、妈祖、三山国王、城隍神、开漳圣王,等等。黄冈威惠庙供奉的神灵是陈元光,该庙出现于黄冈北郊,是和黄冈北郊一带的地理分不开的。
在历史上,黄冈威惠庙一带,是福建漳、泉二州进入潮汕地区的必经之路,原来的国道三二四线也在庙的南面。从前接待闽地入粤过往官员食宿的黄冈驿馆就设在这里。如从前的饶平知县、后升知府邓全慎有《黄冈公馆》题诗,其中称“五岭东来第一关,半依村舍半依山。”说明了黄冈威惠庙一带地理位置的重要。
黄冈威惠庙原来所处的古行道又称“东京路”,相传当年唐军入潮札营的地就在这一带。由于此故,这里曾建有一座奉祀陈元光之父陈政的庙宇,后来被拆除。据称,当年震惊中外的丁未黄冈起义在举行起义誓师大会之前,义军首领陈涌波曾到庙里祭祀。起义失败,陈涌波避难出洋时,他又到该庙与陈政挥泪拜别。
陈政的庙宇拆除之后,人们又在地方举建了“黄冈圣王祠”,该庙规模较小。现在看到的黄冈威惠庙,应是在先前的“黄冈圣王祠”变化而来的。
在此附带提及,饶平县陈氏的人口约十三万,约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在历史上,饶平县陈氏很多属诏安县白叶陈氏的分派。鉴于白叶陈氏是陈元光后裔,饶平县陈氏一般视本宗族为陈政、陈元光后代。
从黄冈威惠庙的供奉情况看来,开漳圣王对于本县陈氏宗族理所当然是先祖,但由于开漳圣王被神格化,早升级为地方重要神灵。黄冈威惠庙对于地方而言,已经超越了一般宗祠的意义,这是黄冈威惠庙较普通潮汕宗祠的重要区别。
——作者是中大史学硕士、资深媒体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