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故事,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能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呢?但我们有时候也和猴子一样,为了得到一些而失去了更多:为了得到职务而奴颜媚骨,失去了尊严;为了得到金钱而劳神伤身,失去了健康;为了成就事业而无暇顾家,失去了亲情……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必有一得,得与失是人生不能回避的轮回定律。
得与失,是一种心态。得到了,不可小富即安,也不可贪得无厌;失去了,不必痛心惋惜,更不可一蹶不振。得到的不一定是好事,失去的也不一定是坏事。“塞翁失马”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得与失的转化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传说,战国时有一位名叫塞翁的老人,他养了许多马。有一天,塞翁丢了一匹老马,邻居们纷纷对此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丢了马,看起来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不会是件好事情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这次,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他的儿子喜不自禁,天天骑着骏马去兜风,没想到有一天摔伤了一条腿,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话:“谁知道它是不是一件好事情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兵了,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他们父子因此躲过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世代相传,渐渐地变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得到”与“失去”都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得到了一些会失去更多,失去了一些也可能得到更多。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在对待得与失的时候,人们有这样几种态度。一种是得到了高兴,失去了生气,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态度。一种是失去了生气,得到了也不安心。这种人活得最累,因为他们没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嫌所得不多,更怕得到的会失去。如此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如此患得患失,即使得到再多,也会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快乐。还有一种态度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就是以不生气的态度对待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对于别人之得,不攀比、不眼红、不妒忌,借别人之得,找差距,明方向,添动力;对于别人之失,不旁观、不讥讽、不消极,借别人之失,取教训,振精神,创未来。这才是对待得失的正确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