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了度娘和三哥对朱元璋的生平述说大多都是这样的。朱元璋(1328年—1398年),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因幼时家里非常贫穷,曾给地主放过一段时间的牛。后在1344年,17岁那年因温饱问题,入皇觉寺做了一段时间的俗家弟子。
由于时势动荡,和尚也没的安稳做了,于是在25岁那年参加了由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开始了反抗元朝的战争。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智谋奇出,在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下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朱元璋1367年和他的好哥们,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最终把蒙元赶出了中原,。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直到此时才被收回,可谓功绩斐然。
朱元璋审时度势于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了中国。
在国家的治理方面,朱元璋可谓是大刀阔斧,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这里不讲历史,点到为止,一句话,经过朱元璋的大力改革和整饬,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史评,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
因此,在多数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只会打仗没有文化的大老粗。
然而,实事是如这些人说的那样吗?朱元璋真的只是一个会打仗没文化的大老粗吗。
当然和其他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开国帝王相比,放牛娃出身的“乞丐皇帝”朱元璋当然没有进过学堂,读过什么书。
但是课堂上学的那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可知后天的成就那是大多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力的。
老朱在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那时他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了。但他几乎每天坚持读书,从不间断,时常和身边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
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只要开始,啥时都不晚。
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老朱的诗词。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首诗,似曾相识,没错,黄巢当年也有咏菊诗,诗风和气度很是相似吧。全诗很简单,没有文人的酸词酸句,更没有那些花间文人的撩妹性情。简单之中透出非凡气势
我们再看这首:
无题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这是何等的格局和气魄,阅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开国帝王的诗篇中,朱元璋可谓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他因出生贫苦,完全没读过书,完全是自学成才。但他写的诗却独具一格,气度非凡。
我们再来看一首: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妨在此聊一聊,话说老朱登基那天,老朱和各官员正沉浸在登基喜悦之中,从殿外突然传来一声嘹亮的鸡鸣,老朱心想,这定是祥瑞之兆,于是喜不自禁,诗兴大发了,遂即便以《咏鸡鸣》为主题欣然赋诗一首。
当老朱说出首句“鸡叫一声撅一撅”时,这些个大臣们听后,不免觉得出语有些过于俗气,但摄于老朱的位子,一个一个却又都不敢笑出声来,只好屏住,忍着往下听。
老朱却是胸有成竹,自闲庭信步一般,高吟出第二句:“鸡叫两声撅两撅”。“呵呵,老朱,你干嘛,相声小品演出吗,”这应该是当时几乎全部官员的心里想说的吧。
这不,有几个大臣实在忍不住了,只能扭过脸去掩口偷笑。当然这一幕怎会逃过老朱的法眼。但老朱还是表现出了他的气度,对此景并不以为意。
老朱也知道开头两句,确实是平淡,有些村鄙之语,让这些大臣们偷笑也是难免的。接下来老朱吟出了“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待老朱吟出这两句后,有些识货的大臣真可谓是惊得瞠目结舌,不得不暗自叫好了,哪里还敢小觑这位出身贫苦的皇帝的诗作呢。
殊不知此诗用的是欲扬先抑法,待全诗念罢才会觉出其中妙处,格调非常人所及也。各位以后不会再以为朱元璋只是一个会打仗的大老粗了吧。
撰朱元璋有感
轩辕
松柏常青傲残冬,
燕雀踏枝岁枯荣。
凡鸟岂知鸿鹄志,
他年展翅舞长空。
本文写作者:轩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