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高中女生,中等身高,偏瘦,白净秀气,说话声音小,表情淡,较少微笑。咨询目标:缓解维持亲密关系时内心冲突产生的痛苦情绪,和好朋友建立稳定关系,不影响学习。高二下学期就诊医院心理科,诊断为抑郁心境障碍,高三上学期,妈妈预约咨询师面询。
成长史及重要关系:妈妈、外婆外公、继父,舅舅舅妈,爸爸,好友。来访者父亲因经济原因坐过牢,情绪起伏大,极端,会给女儿下跪。跟随妈妈与继父一家五口生活,感觉继父拿她当玩具。外婆怀疑外公外面有人,经常哭,外公脾气暴躁。来访认为除了妈妈和外婆,其他人都不喜欢自己,但是她又特别渴望大家都认可她。来访维持朋友关系比较困难,非常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总担心别人背后说她坏话,来访自己会打听,且容易听信此类信息,开始会隐忍,后面会爆发矛盾,朋友关系终止。
咨询设置:学校心理咨询,免费,目前共八次,每次50分钟。第三次咨询师约了来访妈妈,来访妈妈担心来访的情绪,怀疑有病理性因素,咨询师从来访妈妈身上看到了和来访相似的思维模式。来访能用哭泣、主动道歉等方式处理和朋友的矛盾,也能意识到自己人际关系的问题。来访自述没有安全感,会主动结束关系,害怕被抛弃(追一下来访幼年,特别是三岁前的成长环境)第八次咨询来访带好友一起咨询,通过角色扮演到现实人物对话,寻求相互理解(很棒)咨询师总结:来访对他人的不信任有家族习得性,生物遗传和环境影响综合而来。人际交往中有讨好特点。防御机制里有投射认同,否认,分裂,认为来访者人格发育停留在俄狄浦斯期。受次数限制,没有开展对来访自己担心同性恋的探讨,但家族两代女性都对异性有不信任问题,未来恐怕对来访是有影响的。
来访的问题主要是在分离个体化过程中到底是要共生还是要分离出来(和妈妈无话不说,妈妈隐瞒她的病情,保护得太好,明显的阻抗),希望得到所有人喜欢,觉得只有妈妈和外婆才是真正喜欢她的(舅舅舅妈都不喜欢她)。来访有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有点分裂的机制。
心境障碍分为三种情况:抑郁(轻度不用药、中度不一定用药、重度一定要用药)、双相障碍(最严重的的必须用药)和恶劣心境(慢性抑郁)持续两年,程度较轻不一定用药。
非自杀型自我伤害:这类的个案是情绪不能得到正常的宣泄,所以要了解与家庭的互动模式。一种类型是发现自伤可以让父母妥协,自己获益,习得了个中技能;另一种是自伤继续被家人忽略,造成更加愤怒的情绪,然后用这种方式继续宣泄。越是短程,越需要做好评估,有没有自伤自杀,是否达到精神病性的诊断,要把问题搞清楚,才能做好聚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