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下边是一所家长趋之如骛的重点幼儿园,才早上10点,孩子们就在翠绿色的仿草坪开大会了。
“小朋友们,大家要学会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背书包,不要大人抱,尤其是小班的小朋友……”
幼儿园第一天就学习背书包,可到了小学都没有学会,这一课可真难啊。
小区紧靠一所小学,书包是上下班欣赏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因为这道风景像阳光一样充满了希望。
大书包,小书包,蓝书包,绿书包,就像一个个花花绿绿的巨大的蜗牛壳。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蜗牛壳”都负在大人背上,跟前轻轻松松的孩童一边走一边和大人讨价还价——周末要吃肯德基,下午要吃虾仁玉米,同学们都买了新文具盒……。
不让孩子成长有一百种借口。
扫地?
家里就那么点地,还用得着他扫。
洗碗?
大人还要利用洗碗锻炼自己呢,仿佛洗碗一下子成了健身塑型的教练机了。
洗衣服?
开个开关就好了,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孩子长大了,惯性让他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时候,你醒悟了,就问——
下午洗碗可以吗?
答曰:下午和同学出去玩。
那么回来后去遛遛狗,顺便散散步,总可以吧?
再答曰:回来累了,没时间遛狗。
再长大点,孩子把自己和手机一起锁在房间里。你在门口喊——
起床吃点东西。
“不吃,真烦人。”
要不,喝点牛奶?
“啊呀,给您说了不要嘛。”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永远都是自己的亲。看着躺在床上的小生命,你盼望着盼望着他快快长大。心里暗暗发誓:我要把全身心的爱都给他。
渐渐的,孩子嗖嗖地长大。可在你眼里,他永远是孩子,所以您还得费心。上学的时候,你天天送他,一手拉着他的手,仿佛是送他去参军一样依依不舍,另一只手扶着书包背带,防止它滑落肩头。
看着孩子走进学校,您在门口一直看着,直到没了视线,要不是跟前的家长提醒“别看了,没影了”,您也许还得看下去。
很羡慕外国人,孩子一到成人年纪就自食其力。可中国有中国特色,孩子本来就少,父母疼爱不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疼爱,二姨三姨小姨疼爱。爱太多,孩子拿不起更放不下,因为需要什么都会有人办妥,所以迟迟长不大。
曾有报道说有位大学生不会系鞋带,也许这是溺爱的一种极致表达,但我相信还有很多极端的例子更让人难以忍受。
不让孩子背书包,说到底并不是爱,而是一种赤裸裸的占有。书包虽重,但负重之下才会有成长。书包就像战士的枪,没见过哪位战士要打仗了大喊一声:妈,拿枪来。
背书包的好处除了身体锻炼之外,另有深意。鲁迅看书时常常把手洗过才动手,孩子们背上书包是一种认同,一种对学生身份的认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对书包的互相依存关系,他得知道:书包里面装的不仅仅是书,还是自己的好朋友,更是自己的未来。
一个学生爱书包才会爱书,进而爱学习,要是您天天为孩子背书包,孩子就会想:书包大人背了,学习大人为什么不代劳呢?随着年纪的增长,书包会越来越重,这也是人生加码的符号。孩子背书包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人生的负重。要是你天天替孩子背书包,要是哪天你忙了没有为他背书包,那他也许会回家大闹一场,因为你养成了背书包的习惯而孩子却习惯不了。
我们有时候很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懒,越大越馋,我们又得上班,又得回家做饭,即使孩子上初中甚至上高中上大学都没有给你做饭的意思。其实,不要埋怨孩子,你从小替他背书包,还有什么不能替他干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