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处处见生机》书中的第三部分: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当我们被病痛所困时,很容易会有一个共识: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什么是病?我们该如何看待“生病”?作者的一位中医师傅李可老先生说,一切病都是阳气不足。
一直以来,我们会被导入一个状态里面。这个状态就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概念所界定的疾病,和我们真正的疾病之间产生了误会。
可以说当今医疗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开始不再注重人体本身的感觉,睡不睡得好,吃不吃得好,拉不拉得出来,是不是还有力气谈恋爱?
对于医疗来讲,重要的东西转化成一系列白血球、红血球、血糖、血压等指标。这种指标是经验相关值,但是它一旦变成你只看重的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所有的行为包括你的思维模式都走向了一个僵化的方向。
书中提到作者的一个好朋友胆固醇很高,脂肪肝很严重,各个指标都高,原来吃西药控制得挺好,但是他就是觉得自己吃饭不好,睡觉不好,很难过,反正周身不舒服。
然后经作者推荐,就找了个中医大夫,按照中医经典的方法阴阳和合、阴阳平衡、升降沉浮等去给他调理。调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朋友说感觉挺好,睡觉也好了,吃饭也好了,非常开心,于是信心满满地跑去再做体检。给果却非常意外,检查显示那个数字比停西药之前更差了。
天空或许有些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验和体会,各方面感觉都挺好,只是指标不正常。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到底是那个数字更重要?还是我们自己身体的感知更重要?而重要的东西都是可以量化的吗?
有可能短暂的数值变差,是即将变好的前兆。就犹如你要装修一个家之前,房子短时间会变得更乱一样。
但是在这里,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一种思维观念,你睡得着还是睡不着觉,难道还需要带一个随身携带的机器来告诉你吗?就好比,你是不是真的爱上了一个人,难道还需要一款恋爱测试软件来告诉你吗?
古人早就知道刻舟求剑是个笑话,但是现代人以绩效主义、刻度主义来体现,把我们对生命状态的体会变成一堆参数。
陆广莘老师讲过一句话,“中医不知道病,所以他看懂了病。”中医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本就不是针对这一个病在治疗。而是如何让你的这股气机能够转起来。这个气机,中国人叫“生”。
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是根本不认为这个问题是问题。从那一刹那开始,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跳出疾病看疾病,跳出问题看问题。首先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才能真正地重视敌人。因为那个时候,你已经不纠结于它好还是不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客观的联系的思维去分析,就会看到背后的生机。
中医真正治病的,不是医生,也不是用药,我们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用看不见的手,帮助人体这个循环体系重新恢复它应有的状态。
你用了这个方法帮助他,或者说顺势帮他推了一把,让他这个“气”周流起来,最终还是靠他自己去解决他自己的问题。
所以,不必被这所谓病的名相所蒙蔽,也不必被一系列的参数所绑架,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向内求,保持对生命本能的渴望,善养自己身体内的那一股浩然正气,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正气是什么?就是通达,就是生命的生机。所以,根本没有“病”这件事,有的只是“生”不足。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处处见生机》的第三部分就到这里了。
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