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赵周是拆书帮的创始人,198000字,300页,想探索深度学习的我,怀着极大的好奇,阅读完本书。本书是致用型书籍,你可以选择你想看的部分精读,正如作者所说:读书要了“你”为中心,而不是以“作者”为中心。你也可以选择看完全书,个人感受是,作者加入了很多拆书帮人的感受,有些表述也略显重复,不够直接简练。
我一直在探索从知道到做到的路上,如果有一种读书方法让人静下来,那本书是一种。本书的核心观点没有让我产生越读书越焦虑的感受。本书中有三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1、读书与干货无关,市面上那些用30分钟分享一本书的干货太多太多,但干货充其量是知识,不值钱;
2、知识太多,会不会得消化不良症,也就是信息过载,把更多的东西放进你的大脑会更加困难;
3、拆为已用才是真的学习。自我为导向,关注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关联自己的经验经历,归纳出自己的适用边界,把学到的做到,解决实际问题。
4、书可以选择不看完,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个人能力。
本书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是供个人使用的便签学习法,二是供组织学习的(拆书家)带领的RIA现场学习。第一部分很容易懂,七步法。第二部分是培养拆书家的体系,讲真,我从书里没看太明白,强烈建议作者就这部分再出一本操作规程。毕竟拆书家是一种技能,需要大量实践和信息案例积累,所以对于我自己第二部分没太明白也就放下了,先别想通过一本书就了解怎么成为一位拆书家了。
下面我先普及下便签法的应用,再通过该书中的一段原文,来示范下供个人使用的便签学习法。
便签法的基本应用,主要有七步曲。
1、 找一本致用类的图书;
2、 在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或者感兴趣的内容面前放慢脚步;
3、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是总结对自己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这时写下第一张便签;
4、 根据重要信息,回忆下自己有没有相关经历,听说见过都可以,写下第二张便签A1;
5、 你的应用是什么,重点考虑应用的目标及采取的行动,这里写下第三张便签A2;
6、 贴一张提示便签,提醒自己有资料;
7、 把A2拿出来,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接下来对本书P86中“如何正确地提问?”开展一次便签学习法。
原文:善于学习的人在反思和追问时,会尽量用“如何”来取代“为什么”。例如:把“为什么客户说道我的产品不实用”的问题,换为“客户是如何对我的产品形成不实用的印象的”;把“你为什么在外面找小三”的问题,换为“你是如何变得有家不愿回的”;把“为什么我找不到喜欢的工作”的问题,换为“我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和能力的”。。。。。
I便签:要用激发式的感觉提问,你的提问方式可以引起对方的思考,并且回答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叙述比较多的内容才能得到答案。按理来讲,用“为什么句式”也是能引起对方的反思,但口气上稍偏硬,如果对方会陷入僵局回答不出来会草率放弃,但用“如何句式”感觉是问对方的怎么想怎么做的,更容易回答。好的提问句式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考深度。
A1便签:昨天接到女儿黑管老师的电话,明天机构开业了,可以送女儿继续学黑管了。回家后,我便告诉女儿这个消息。
女儿第一反应是,”下周六再去。”
“干嘛,为什么下周六再去,明天和下周六去有区别吗?”
“有区别,下周六去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习一下”自疫情以来,有大半年没有练习了。
“这有什么好下周去,明天才去,今天练习一下也来得及,老师不一定会批评你不练习的”
“不行,下周去”
“明天去”
好了,和女儿僵持了30秒。
我突然觉得我替女儿做得决定太多,从来没有好好听过她的真实想法,于是,我转变了问话方式:“下周去的话,你打算怎么练习呢,什么时间安排练习呢?下周你说要月考呢”
“月考就一天时间”
“那你不需要准备月考吗,考完空不空呢”
女儿陷入了沉思。对话结束
晚上,女儿主动拿出了黑管练习了起来,奇怪的事,她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小练一会就能熟练了,我马上给她点赞鼓励,于是第二天她欢喜地去黑管老师那里上课了。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不是替对方决定,通过恰当的提问,引起对方的思考,对方自然就有答案了。
A2:这周,做一个建设性的倾听者,做一个学习促进者,和遇见的人来几次激发式提问与倾听。
最后用书中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尽力消化和应用。当你去行动多了实践多了,知识转化成能力越来越强,你的心慢慢笃定,愈笃定才能行稳致远。
祝福大家,我是宁白,输出是最好的学习,如果大家喜欢本文,欢迎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