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3月4日,我是一个付出、坚持、自信、勇敢、智慧、追求幸福的人。
4号5号两天学校组织期末考试。我欣喜地看到囡平静地有序地做着自己当下要做的事、能做的事。
昨晚9点20下自习,我俩牵着手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到楼门口。迎面碰上韩老师(原来班的政治老师),囡以微笑相迎,默契地与老师击了一掌。老师夸赞她:“好样的!状态不错!”
是的,此刻我的囡正以全新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这份从容,这份气度,这份勇气,令人钦佩!
路上说起数学上数轴的某类题做了好几次都不会,等她爸下班回来解答了才睡。这种主动求知的精神是最可贵的!
昨天另一个班一直名列前茅的女孩被班主任劝回了校园。班主任老师解释说:“我们ⅹⅹ可要强了,一直是班里第一,考成第二就气得不行。一假期可努力了,只是一到开学就发愁。”办公室里老师们也劝解着:“高处不胜寒,不如你的可多了……”铃声响起,孩子默默地跟在老师身后回教室了。我不知道孩子心中是否已重新装上发动机,面对下一次开学或下一次挑战会不会发怵……
早晨到校后,读了王开东老师的一篇文章。开篇图片中描述的内容触目惊心,又不得不承认这已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王老师分析: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智能时代的特点,不必用有色眼镜来看待。我家小王子说:“我们抱着一个手机,其实和你们小时候坐在小屋门前看星星是一样的。都是对外界的好奇。”
不妨再想一想,现在成年人呢?我们也是手机控。我离开手机一会儿就像丢了魂似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孩子根本没啥区别。
但我们当初好像又和孩子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那时我们有生存危机,有生存的焦虑。不努力不行,将来没饭吃,这是现实问题,无法回避。
但后来能养活自己了,为啥还要努力工作呢?答案也很简单,我们还想过更好的日子。
但孩子们不一样。
首先,他们不为生存负责,反正有人供养着,他们没有生存危机。其次,他们也没有为更美好生活奋斗的愿望。有没有发现,其实是欲望推动着我们当年不断奋斗。前者是物欲,后者是成功欲。现在青少年之所以颓败,是因为他们丧失了物欲和成功欲,低欲望,低需求,低责任,低奋斗。
比如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就认为,日本已进入“低欲望社会”。低欲望社会反映在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譬如日本人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谈恋爱觉得麻烦,上超市觉得多余,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日本如此,我们也是如此。”
王老师说到的所有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家庭强大的心理因素,那个看孩子像抽鸦片的家长,其实不知道,她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同样失望,她如此颓废,是对周围环境的无力感,她们两代人共同的特点是强调外因,却忽视了“心动力”。
胡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评论:“阶层下降,教育的目标有误,程序设计不完善,结果不达标,这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危机,需要孟母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们致力于唤醒迷茫的大众,致力于帮助更多痛苦中的家庭!”
是的,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量变产生质变。多一对父母关注家庭教育,就多一个阳光健康的孩子。
感谢我的孩子让我及早反思,促我成长!也感谢我们做父母的从小给她种下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种子!经历一番波折之后,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感悟却已非原来的感悟,思想的高度、境界亦非往昔所比。
王老师文中说到,图片中所述现象几乎已成大学生标配。等孩子上大学、找工作,甚至步入婚姻家庭后再处于迷茫困顿状态,我们当父母的又能给孩子提供多少帮助呢?凡事要趁早!早一点领悟,早一点成长,早一点让我们和孩子都心灵强大,拥有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你现在走出自己的伤痛无知执拗
改变的是你的人生家庭家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