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四象限法则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他将工作或事件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分为了四个象限——紧急又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紧急又重要的事件包括一些突发性的必应事件,例如客户投诉。危急事件,例如财务危机。还有造成持续压力的问题处理。
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件包括郁闷发呆的时间、没事找事、不懂拒绝的盲从、情绪化的反应等。
这两个象限的概念都很好区分,较难区分的两个概念是紧急不重要的事件和重要不紧急的事件。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件大多为被动应答的一些事件,包括一些被动的电话、被动的会议、以及一些临时应对性事件。例如电话铃声,客人突然到访等等。
而重要不紧急的事件则包括能力的提升与学习、高价值的坚持、长远的规划发展、关系与资源的维护、健康的保持和心态的调整等等。例如,技能培训,建立人际关系,制定紧急预案和保险措施等。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处理习惯:一定是先处理紧急的事物,在紧急的事物里面先处理紧急而且重要的,然后再处理紧急不重要的。接着是不紧急但是重要的,最后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这样的处理方法对么?看上去似乎是没什么问题,其实是大错特错了!
我们按照四象限法则处理工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首先是紧急且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然后是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为什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和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要调换顺序呢?
而且,时间的四象限法则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其实一个人想要长远良好的发展,需要将65%的时间花费在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上,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却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紧急且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事情会变成紧急呢?也许是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我们一拖再拖或者事先准备不足,而变成迫在眉睫。该象限的本质其实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计划导致本处于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转化而来的,这样的人通常的状态就是:忙。如果第一象限的事物过多,我们生活和工作便会进入一种疲于奔命的不健康状态,被事情牵着鼻子走,最后越来越受挫,越来越失败。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一象限内包含的事情将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质量,如果这一象限的事情被荒废,则会导致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日益扩大,是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在危机中疲于应付,并且成效也不会太高。相反,如果在这个象限的事情上多下功夫,多投入时间,则会不断的减小第一象限,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的有条理。这是一个能极度提升个人领导力的领域,建议管理者将自己80%的时间都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使自己第一象限的事情不断减少,不再瞎忙。
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这个象限因为“紧急”的原因,总会让人产生“重要”的错觉。因此它会披上第一象限的外衣,将我们绕进去,让我们不停的在其中打转转。但是要清楚的区分清楚第一象限与第三象限事情的区别,第一象限的事情是能为你带来价值的,而第三象限却不能。我们在这个领域花费过多的时间其实只是满足了别人的期望和标准,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中的事情多指由某些情绪或者不良习惯引发的事情,包括无谓的争吵、不解决问题的争执、心里不舒服的发呆和喝闷酒等。
对于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不用多想立刻去做。而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要制定好计划一步一步的去实施完成,但是一定要注意在这一个象限上多花费一点时间,避免第二象限的事物转化为第一象限。而对于一些很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尝试着将这些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减轻你自己身上的负担。而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当然,能不做就尽量不要去做了。
了解更多关于时间管理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得到更多图文并茂的视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