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每天写1000字中国传统文化
读《金刚经》被绕晕?你可能没懂佛陀的耐心

读《金刚经》被绕晕?你可能没懂佛陀的耐心

作者: haihan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19:47 被阅读0次

    1、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在某个时刻,自己仿佛找到了看待世界的正确方式:

    你和一切美好的事物产生共鸣,享受简单之美,真正热爱这个世界,拥有真实的快乐……

    你感到焕然一新,你对自己说:”现在我办到了,现在我很快乐。”

    但你深知,这种状态就像天上的云彩,风中的烟尘,可能会很快消失。

    一来,心是不稳定又善变的,二来生活充塞着各类不可控的事物,如同英国首相丘吉尔描述的“一件烦心事儿接着一件” (one damn thing after another)。

    心,到底如何才能安住?

    2、

    《金刚经》开篇,须菩就提向佛陀出了这个问题: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佛陀很欣赏须菩提的提问,连说“善哉善哉!”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往,如是降伏其心。

    3、

    《金刚经》里的5000言,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展开。

    为了充分阐述,佛陀各种正着说、反着说、比喻、举例、重复……生怕须菩提理解不到位,甚至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提问来反复考验。

    很多人觉得《金刚经》难懂,可能是被佛陀绕晕了。

    的确,连“解空第一尊者”须菩提也被绕晕了多次,好几次回答都前后矛盾。

    这么关键的问题似懂非懂可不行,被绕晕说明没有掌握核心要点。

    每次须菩提被绕晕,佛陀就换个方式提问,让须菩提自己体会前后矛盾,加深理解。

    “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当须菩提真正理解了,感动到哭,“深解义趣,涕泪悲泣”。须菩提特别担心后人没有这样的缘分,无法理解这部经典。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往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陀告诫不要担心未来的事情,要有信心,五百年后,儿孙自有儿孙福。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4、

    那么,关于如何安住我们的心,佛陀是怎么说的呢?

    佛陀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两个方面给出建议:1、如何认识世界,2、如何采取行动(布施)。

    关于对世界的认识,佛陀强调“不要有分别心,因为表相都是虚幻的,表相让人盲目”

    对于行动的准则,佛陀则强调“无所住,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关注结果”

    经文中提到多次布施,个人的理解,布施就是"无所住"的行动——把东西放弃掉的心态下的行动,为利益一切众生的行动。

    根据个人理解,梳理如下:

    1、表相是虚幻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了解表相是虚幻的,就不会有分别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不要依据表相行动,表相会令人盲目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4、依据清净心而行动,清净心,即“不住于相,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动机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5、不关注结果,没有改变,一无所获仍去做 

    佛告须菩提: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丛生,灭度一切丛生已,而无有一丛生实灭度者。

    5

    大道至简,但简单的道理可以演化出出丰富而复杂的形式。

    1+1=

    976523134134+456453412346=

    同是加法,也是难易有别

    佛陀先说明“表相是虚幻,分别心来自对表相的认同”,

    再依据这个道理包装出各种情形,绕来绕去,变换形式的向须菩提发问,就是在考察须菩提是否真正掌握。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实际上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遇到复杂情况,就晕了

    就像《金刚经》中的须菩提,佛陀换个例子,换个问法,他就迷糊了,答错了。

    不得不说,佛陀超级有耐心,面对答题表现不稳定的须菩提,不指责,不急躁

    而是像导航一样,耐心的引导偏离方向的须菩提,

    绕来绕去、不慌不忙,引导须菩提真正掌握要义。 

    6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要看是真的知道,还是一知半解。

    真知则知难行易,

    一知半解则知易行难。

    一知半解,徒增虚妄,不如不知。

    每次读《金刚经》,都感到佛陀这样的耐心和循循善诱,能读进去的实在不多。

    佛大概会说:莫作是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金刚经》被绕晕?你可能没懂佛陀的耐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sx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