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要反复听
有所学(核心知识点)
今天的课程再次找到“福流”状态,上一次是“自组涌现”,太过瘾,让人无法自拔,第一次有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感觉,原来,越接触底层原理越让人自明。感谢混沌,让我等凡人有机会接触顶层的第一性原理。
为了自己更好的理解,还是把核心知识点用自己的理解做下整理,后附课程详细的思维导图。
1、逻辑奇点+公理化方法—>第一性原理
逻辑奇点:是一个没有任何信息,因而是无法被证明只能接受的元起点。从层级看,小系统的逻辑奇点是更大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公理化方法:首创于欧几里得,从为数不多的公理出发,推导出所有定理和命题,从而构建了整个几何体系。这种演绎法思维方式堪称人类思维的奇迹,后续各学科都是用这种公理化方法推导出自己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2、认知的四个层级:这是我接触“认知”这个词汇依赖第一次真正听明白何谓认知。
感性思维(无限的经验信息)、理性思维(有限的思维模型)、逻辑思维(三中逻辑形式:归纳法、演绎法、纯逻辑)、第一原理(简一律、元起点)。
有所思(启发点)
1、为什么要认知升级?为了降低认知熵增。
熵增,会让人陷入无限焦虑。就像我小时候经常做的同一个噩梦:一个气球越来越大,濒临爆破,更恐怖的是,爆破之后会产生无数的小气球,然后这无数个气球又不断重复第一步,越来越大,最后你满脑都是濒临爆破的气球,直到一身冷汗吓醒。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的三观里被输入“别人能做到的,你要做的更好,哪怕是笨鸟先飞”,也因此种下了“焦虑”的种子。但现实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知识信息、经验技能,怎么可能都是你能做的好的。
“降低认知熵增”像一枚定心针,瞬间治愈了我多年以来的“焦虑”。我第一次意识到,认知升级是如此重要。
一直停留在感性思维的自己,会无休止的去学习各种知识、训练各种技能,那种感觉既无助因为看不到尽头,又无可奈何因为要保证自己不被超越。这也是之前,一直做不了减法,做不了单点破局的根本原因所在。
进入混沌,以为思维模型就是底层的认知了,今天才清晰,这只是更深一层而已。
但令人兴奋的是,越底层越简单,从最简单就能推导出无限。当你一步一步清晰的做出推导,那种感觉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
2、第一性原理,禁不住要说:Amazing Beautiful!一定要用起来。
资历尚浅,还不会用这么顶级的思维,所以借鉴了任鑫老师的落地方法,从熟悉的管理上试着来做应用。
任鑫老师给了一个方法论:
第一步,把表面的怎么办的问题(How)先转化为准确定义核心问题(Why)。(不要针对表面问题直接给解决方案)。
第二步,发现问题的本质;
第三步,找到本质解;
第四步,解决问题。
用管理上的问题走一遍:
员工A上个季度没有完成绩效目标,怎么办?先不要给出公司现有的如何提升员工绩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先试着转化为Why:这个地方我要补充一个5Why法,层层追问一直找到最核心的原因。为什么没有完成呢?该做的都做了,也很努力,可能每个点没有其他人做的那么极致吧!为什么做不到别人那么极致呢?可能因为没有别人那么有激情。为什么没有别人那么有激情呢?因为找不到什么价值感。所以,最终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工作的意义感,针对这个本质原因,我们才意识到公司使命没有落地下去,一方面针对老员工,怎么用公司的使命激发大家个人的使命感,另一方面针对招新,应该重点筛选认可公司使命价值观的新人进来。
如果我们不是用第一性原理,“从头想”这个关于绩效的问题,那我们可能做的很多工作(比如给培训、给资源、给压力等)都是无效甚至是副作用的。
当然,目前管理学之所以还不能称为管理科学,还是因为其没有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也是“等待牛顿”的学科。
“从头想”一定是最麻烦的,但是一定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有所行(草莓时刻)
1、善友教授说,如果不了解各个学科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今天的文盲。脑门出汗,自己这么努力还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
以前一直以为这些学科跟我没有关系,今天看,是大有关系。抓紧补起来,看的时候,别停止思考。
2、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筛选部分做第一性原理的思维训练。
教授有一句话说:如果从小浸润在这种思维方式里,肯定会大有不同。思考女儿的教育,我如何创造这种思维训练的环境和方法。
3、事业上,芒格的法则: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一性原理),然后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
有意识的寻找,并严格遵守。
4、打破认知边界,实现认知升级,直达第一性原理,是破界创新的究竟法门。
找到了自己破界难的原因,没有到达第一性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