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二章第一节 题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人才培养的标注:具有创新意识、批判思维、跨学科视觉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 学习者应具备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课程目标致力于将原有碎片化状态的知识、能力训练目标转变为一个综合的整体。 语文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育应该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获取知识、获取怎样的知识,以及如何对所获取的知识与信息进行重组与改造,使之能够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学习者应具备灵活性知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高效的团队合作能力、内在的学习能力。 问题探究应该让学生经历一个产生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方法与经验、形成新的研究问题的过程。 现在的教育没有展示个性和创造力的舞台,只有把分数、排名和升学作为学习的内在动机,把手段当目的、把结果当价值、把功利当信仰,这已经逐渐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道德律令和生存法则。 周国平《经典的理由》 第一辑 愉快是基本标准 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 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 我仍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受染太深,丧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影响力。
读《孟浩然诗歌》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大山深处,云雾袅绕能想象早上人们出行干活,似乎是在云里锄地一般,我在山的这头,那家的孩子在山的那头。我们彼此呼喊,说着我们小孩才懂的话语。那种隔着云的吆喝,现在想来真让人陶醉。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这个句子是本诗中最喜欢的句子,形象且巧妙,定能想到那树的远,那洲岛的狭小与形态。而归村人那平沙渡头的歇息,自然能想象到那诗中人的悠闲自在,就像是田园牧歌,刻进了我那最柔软的神经,小时候的我所见不就是这样吗?天黑了,村子里的人扛上锄头,或是背着背篓就慢悠悠的回家,碰到一个认识的人,停下来大声招呼,抽支烟,好不快活。现在的生活呢,似乎已经离得很远,忙的歇息不下来,人与人的那种感觉似乎也淡远,怀念家乡,怀念那一段生活。
积累名句为《拉里·佩奇23条箴言帮你渡过创业低谷》的文章很火爆。其中一句“箴言”说道:“我认为设立一个光芒万丈的梦想会让实现目标变得更容易。因为没人会这么疯狂,这样你才没有竞争对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