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们进行第七讲 说说情绪问题。
疫情持续了三个多月了,孩子在家也有三个多月了,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你的看法和感受是什么?
有些家长会认为这是一个难得陪孩子的时机,之前总是忙于工作,都没时间陪孩子,也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现在正好也没有其他事情做,这是一个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那有这种看法的家长,会怎样做呢?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了解孩子陪孩子的机会,她们就会跟孩子一起听听课,看看书,交流交流学习感悟,
他们的心理是平静的,是满足的,通过网课,可以了解老师们的授课风格,借鉴老师们的讲授方法。
有些家长会认为疫情的发生太糟糕了,不能出门太无聊了,天天在家不知道干什么,开始的时候还能看看电视,睡睡觉,跟着抖音学学做饭,消磨消磨时光,孩子也不能去上学,天天在家,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网课也不好好上,作业不会写,这得多耽误学习呀
于是这些家长就天天盼望开学,希望早点把孩子送到学校,这样被动的等待,把大好的时光就都浪费了,最重要的是您跟孩子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同样是发生了疫情这件事,有些家长可以平静的有条不紊的跟孩子一起听听课,看看书,亲子关系和谐
有些家长天天焦虑的等待开学,感觉对孩子束手无策,亲子关系更加紧张了。
我们很容易看出面对同样的事情,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和行为结果也不一样
这就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发生了疫情这件事;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
同样是疫情在家,有的家庭母慈子孝,有的家庭鸡飞狗跳,造成不同结果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
您可以留心一下,就算是家人面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致,采取的行为是不是也不同,所以我们需要留意的是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我们的看法是否合理,有意识的考量一下,也许我的采取的行为,或者产生的情绪也就会有所不同。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