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笃志躬行

笃志躬行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2-07-18 16:28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之902201

    【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白话】孔子说:“谷生出了苗却不长穗,有这样的吧;长穗了却不结谷子,有这样的吧。”

    思考之一】孔子用种稻谷来比喻为学的意义是什么?

    钱穆先生说:“或说本章承上章,惜颜子;或说起下章,励学者。玩本章辞气,慨叹警惕,兼而有之。颜渊不幸短命,故有志者尤当‘学如不及’。”所以本章是孔子对有志于道的学者,以自然界的谷物生长的两种现象“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来比喻说明我们修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两种半途而废或不圆满的状态,警示我们不要枉费人的一生。

    朱熹《论语集注》说“谷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盖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稻谷下种之后,一开始长出来称之为“苗”,经过一段时间的施肥、灌溉、养护,等到它长出稻穗的时候,称之为“秀”。如果长出了苗,没有出稻穗,就是“苗而不秀者”。苗而不秀者,是苗已经生出来了,结果长了苗而不出穗,这样也不能结出果实。秀而不实者,有的已经出了穗子,但是它没有结出果实,这两种都是令人不满意的成果。有矣夫,就是有这样的人吧。种庄稼本来是为了获得收成,求学问本来是为了成就圣贤。蕅益大师批注:令人惕然深省。朱子说,学习本章最重要的意义,是用来自勉。河东侯氏曰:“‘苗而不秀’喻质美而不学者也,‘秀而不实’喻学而不至于道者也。”河南尹氏曰:“盖苗必至于实然后可,君子之于学亦然,是故恶夫画也。”为学不能画地为牢,半途而废,不可中止也。

    所以,孔子用种稻谷来比喻为学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当下就要发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精勤之心,效学颜子做“学如不及”“拳拳服膺”的求学状态,否则我这一生将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一事无成,太可惜了。

    【思考之二】简要论述学习圣贤经典“信心”和“笃行”的重要性。

    江谦先生《补注说,“苗是生信,秀是开解起行,实是证真。”苗,长苗是生信,我们对圣贤的教导产生信心,这是第一步,先要信,“信”是“苗”,苗都没有长出来,自然后面的都生不起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怀疑,你就不可能认真跟随老师听闻、思维,没有听闻和思维,自然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知,就是无法得到江谦先生说的“开解”,就是“苗而不秀”。没有开解自然不会起行。没有正确的认知,自然不会去行,即使去行,也是依着错误见解指导下的行,不是正确的行,自然得不到真正的果实。这就是“秀而不实”。

    学习圣贤文化,要得到真实的受用,离不开真信,信了以后,还要问学思辩,真正把握圣贤之道的完整内涵。同时,还需要躬行实践,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修行和生活实践。所以,障碍自己成就真实道德学问的是,信的不真,解的不明,行的不实。“生信、开解、起行、证真”,只有沿着这条路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最后才能得到圆满的成果,成圣成贤。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后关键是“笃行”。所谓“知易行难”就是说知道一个道理简单,可要落实到生活中,变成自己的日用常行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笃行”就是在做事的对境中,对照圣贤的教诲,观察自己心相,反省自己的过失,修改自己的习气。“笃行”就是要下狠心断习气,所谓“克己复礼”,对自己的毛病习气不能纵容姑息,要下狠心改过自新。只有真正做到了“笃行”,才不至于像前面章说的造山一样,最终“未成”于“一篑”,变成了“秀而不实”,是在是可惜!

    【思考之三】天下英才俊秀非常多,为什么大多一生没有成就?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最后说:“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何谓“因循”?就是沿袭守旧、疏懒怠惰、迟延拖拉。

    就是得过且过,不肯认真对治自己的毛病习气,对自己放松、纵容,纵容自己的习气,悠悠度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

    反观我们自己,积习着实太多:粗陋,熬夜,赖床,醉酒,话多,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博取虚名,不务实业,逃避责任……

    因此,我们应该像子路那样,“闻过则喜”;像颜渊那样“闻一善而拳拳服膺”;像子夏那样“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及时反省,不断革新,日有所进,身体力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人日谦,虽然自己学识有限,功夫很浅,长期坚持,圣贤可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笃志躬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ld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