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解忧杂货店散文读书
万卷诗书载古贤 把册为学缘

万卷诗书载古贤 把册为学缘

作者: 琅月梅朵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21:15 被阅读34次

    “万卷诗书载古贤 把册为学缘 ”

    ——古典诗词中的人文养分

    琅月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古至今,人文精神都是贯穿中华文化的一条主线。前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恰似一场春夜喜雨,滋润人们的心灵。从古典诗词中寻找文化基因、汲取人文养分,为今所用,感受蕴藏在古人日用伦常中得诗意和筋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变成一种新时尚。

    敬畏自然。中国人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讲究顺应自然,对自然的热爱,最明显的反映在诗词里。中国人的心灵史中,总会显露出“寄情山水”的通透感和灵性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词的主角很少是人,即便要抒发人的情感也是通过写物来烘托。老子在《道德经》中把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说得很透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敬畏自然的态度被称为“有机自然观”,至今,这些美的精灵穿越时代仍然有浸润心灵、启迪智慧的力量。相比起来,西方的古希腊文化和西伯利亚文化则强调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追求征服自然,文学作品中多是人与自然的斗争。荷马史诗里讲述了大量古希腊英雄战胜自然灾难的故事,突出“人定胜天”的主题,就连古希腊的神也是按照人的模样塑造的,有人的七情六欲。

    提升修养。王维把“境界”高低作为评判诗词好坏的重要标准。中国古典诗词中,“淡泊宁静”便是诗词的一重“境界”,诠释了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式的人生态度:进取是一种追求,淡泊也不失为一种追求,从中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无论是田园诗的开山陶渊明还是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田园和山水不仅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作诗写文的“语境”,还是他们委心任去留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欣赏他们的诗,就是欣赏他们的生活态度、处世品格,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够淡然处之、从容不迫,笃定安静,将山水之美、自然之性阐发得深入人心,几千年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指引我们做一个真英雄,认真的生活在大地上,在大地上劳动,基于大地思考,在大地上书写,生命归于大地……

    锤炼品格。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源头,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革命情怀,我们从诗词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美的力量、人格的力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们体会到了古代寒士的气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中强调实践的特色;“一衰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并不是宣扬虚无主义哲学,而是以超脱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中的种种不幸;当然,浩如烟海的诗词中还有亘古不变的仁者爱人、民贵君轻等治国大略。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目,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不自觉的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我喜欢读诗词,也借助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和音乐美表达情感、抒发对生活的爱,读诗词、写诗词正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我写日记的方式。愿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卷诗书载古贤 把册为学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wz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