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意的栖居大地,你的模样是远方

诗意的栖居大地,你的模样是远方

作者: 向世界开一朵自己的花 | 来源:发表于2020-05-30 22:50 被阅读0次
    岁月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坠暮年

    春华秋实,飞花作雪。一转眼,在教育这片大地上已默默耕耘了二十个春秋。回首往事,仿佛还在昨天。

    1999年7月,师范毕业。年仅19岁的我,初为人师,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切都是充满惊喜。当年,我任教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我现在从教的学校。因为刚刚毕业,当时的学校领导安排我教学前班,每天与40多个孩子在一起,我成了一个大孩子头儿,带着孩子们上课,下课时领着孩子们玩。那时的学校,前面有个大菜园子,我还领着孩子们捉蝴蝶,观察蚂蚁搬运粮食。活动课时,孩子们还教我跳皮筋。一天的任务结束了,我还给孩子们读故事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的语文课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孩子们是那样的可爱,学校里的孩子跟我感情都非常不错,他们喜欢给我讲一些新鲜事儿,把他们的快乐分享给我,我也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足50人的班级,给我的职业生涯开启了美好的开端。时隔20年,当年教的那一届孩子们,还记得我,记得我这个启蒙老师。

    带着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我在这个学校一呆就是20年。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日子伴着流年悄然无息地流淌。每天早晨迎着朝阳进班,晚上踏着落日的余晖回家。我、孩子、家长感情尚好。孩子们与我贴心,愿意同我交流,找我解惑。家长管不了的事情,我会尽力说服孩子,为他们搭建桥梁,增进亲子关系。因为年龄的关系,经常愿意回忆,想着带过的一届又一届孩子,我的教育已经在他们身上开花结果,这真是值得欣慰的事啊!转眼间七千多个日子就这样逝去了,我不曾留下游丝样的痕迹。我也在不断的叩问自己,就这样躺在过去里终老了吗?繁花落尽是什么?是秋意的凋零,这就是我的人生吗?这就是女儿心目中的妈妈吗?我可一直是她的榜样呀!我不能浑浑噩噩,我要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让自己从优秀走向卓越,堪为人师,为人母。

    2019——2020年,这是一段特殊的岁月。在这一年我终于从迷茫与困顿中走了出来。

    当我读到招生简章中这里“虽同样身处浮躁的时代,但不肯放弃早已被许多人弃如敝屣的理想,而是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勇于承担身为教师的责任,在自己或者希望在自己的教室里,守护着最初的纯真愿望。”我就完全的被吸引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不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吗?1月20日那天,早早地打开电脑,开始申报。不少于3000字的阅读史写得也算顺利,历数了自己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读书经历,但终觉得自己读书太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书也成了过眼烟云。怀着一颗朝圣的心,提交申请,耐心等待……忐忑不安,唯恐自己年龄太大不能如愿。1月30日拿着手机一直受到凌晨,终于看到学校发来了新生录取名单,我认真地找寻着,在众多的名字中终于找到了自己“201397王洪辉”。这一刻,幸福满满,因为网师并没有拒绝,怀揣梦想而年龄偏大的我。

    虽然顺利录取,但是接下来的选课、进入新教育大讲堂、下载新教育app,却犹如蜀道之难。QQ号是报名时别人帮我申请的,里面的一切我都是未知。我一遍一遍地读学习一本通,不懂的查百度,这其中还有女儿的帮助,手机上下载了新教育app。成功的选择了陈静老师的《语文研课》、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与写作》两门课程,网上买书,期待的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月25日,陈静老师同我们如期见面了,这是陈静老师的第一次课。因为之前听过陈静老师的讲座,好亲切的声音,那谆谆的教诲如清泉,浸润我的心灵,让我有了一种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激情。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自己更加丰盈。可是因为不知道老师讲的内容是什么,我读的是《李星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个半小时,静静倾听着老师的讲述,我做着笔记,一句一句地回放,生怕漏掉一个字。老师布置的作业,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客观描述案例,推理原因,根据理论思考控制根源在哪里?”我一遍一遍地回放老师的语音。

    杨绛先生说:‘我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说:‘我读书,是让自己努力生长,丰盈自己的生命,拓宽生命的长宽高,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我想带着孩子们读书,想带着家长共读,想把家长卷入到更深的教育中来,让家长们明白他们的陪伴与责任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做教育就要让它有温度,因为我们不能忘记初心,忘记我们家校之间的那个娃,他幸福了,我们就幸福了。做有温度的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

    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具备一颗柔弱之心,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面对弱者,我们不是心生厌恶和嘲讽,用一颗善良之心,去给予他们快乐。林清玄说:“我自己有三个孩子,深知培养孩子的艰辛和困难,我并不期许我的孩子在课业上得第一,但我期许他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浑浊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孩子的教育是艰难的,曲折的,所以老师和家长都应俯下身子同孩子一道成长。

    某一天,一则新闻更令我震惊。一个学业优异的孩子,以高分考入大学,因家庭的贫寒被室友嘲弄,面对室友的疯狂虐待,他忍无可忍,最终拿起锤头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在抓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立德树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如果同宿舍的孩子在面对弱者时选择的是关心与呵护,那悲剧就不会再上演。

    在蓝玫老师的引领下,我努力地搭建家校之间的那座桥,呵护着家校之间的那个娃。虽然也有一些不理解的家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迟早有一天他们也会被卷入到教育教学中来,成为真正的护花使者,他们的孩子也将如花般灿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李镇西老师一直是我的偶像,不过我这个粉丝是不合格的,李老师的著作读的少而又少。为了能尽快的了解我的偶像,我废寝忘食地读着李老师的书《爱心与教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教有所思》《教育为谁》。一篇篇文章拔动了我的心弦。我经常是声音哽咽,两眼含泪。李老师与孩子亦师亦友,走入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李老师第一次授课的开场白我还记忆犹新:“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教育,陪伴每一个孩子,擦亮每一个日子,就是教育的全部,而教育就是这么的朴素。愿我们平平淡淡,又踏踏实实地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度过我们朴素而又充满诗意的一生,把一堆琐碎的日子,铸造成我们幸福而伟大的人生。同时,为我们的孩子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是啊,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的全部。虽然少年时代的我不曾成为李老师的学生,但是我应该同他的“未来班”的孩子年龄相仿,并且有幸在网师里成为了他的学生。目睹着他的风采,聆听着他的声音。

    开学初的一天,当我拿着一沓听写春风满面地走进教室时,我被眼前的情景吓住了。孩子们齐刷刷的坐在教室中。我从刘老师的大声训斥中,知道孩子们上课没有用心听课,小声说话,惹怒了刘老师。六年级的课时多么紧张,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们空过一秒,我想把所有能想到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可是为了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为了他们在小学阶段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占用语文课的时间给在孩子们上了一节班会课“战胜自己”。首先,我也像李老师一样,问我的孩子们:“你们希望我们班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体?”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优秀”、“关心他人”、“有上进心”、“和谐”、“向上”、“团结”、“学习积极”、“认真听讲”、“以班级为家”……我接着说:“这就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景,如何让它们变成现实呢?这就需要每个人战胜自己。”我继续说:“如何去战胜自己,当在课堂上想说话时我我克制住了,这就是战胜自己。当你伸出拳头打人时,我又收回来了,这就是战胜自己。当你交一份清楚的作业,这就是战胜自己。当你在课堂上勇敢地举起小手,这就是战胜了自己。孩子们,我们每个人就是在一次次战胜自己,走向成功的。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享受战胜自己的快乐。你们也就因此从优秀走向卓越,成为了大写的人。”孩子们在第二天的随笔中,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的不足,并为自己提出了奋斗目标,如何去战胜自己。虽然仅用十五分钟,但却给孩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为我尊重了孩子们,没有粗暴的恕吼,而是让孩子自己提出奋斗目标,自己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在随笔中不断写自己战胜自己的事例。我及时在班级里树立榜样,让每一个孩子有想成为好孩子的愿望,成为别人的榜样,这样他们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去遵守规则、捍卫规则。

    送给孩子一碗面

    学期过半,班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在班级里听见了不文明的语言,这些语言是那么的刺耳,与文明友善,格格不入。叫别人绰号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当我讲课的时候偶尔提及那些字眼时部分同学眼里闪过一丝狡黠,很多同学的目光会不约而同地投向那个孩子,让他很难堪。晨诵时、读课文时的激情没了,就像发蔫儿的萝卜,缺乏了灵气……原来下课就喜欢到操场上去的他们,几乎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在家闰秀。

    面对六年级的他们,为什么一瞬间就缺乏了朝气?缺乏了热情?也许你们认为他们已经长大了,不屑原来的样子。可是他们怎能知道原来的朝气蓬勃,原来的积极热情,那可是值得拥有一生的财富呀?当一个人失去了热情、失去了的朝气,那就意味着他失去了一颗童心,一颗爱心。每天不是学习就是学习,这种学习再学习的生活令他们乏味,也难怪孩子们都变了样。

    于是我想到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多本书中所提到的《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每当新建一个新班的时候,李老师必定会把这碗面送给他的孩子们,我也决定送给我的孩子和家长《一碗清汤荞麦面》。一家三口的清贫,乐观,不畏磨难,面馆夫妇的热情善良,帮助别人不失别人尊严的善举,“一碗清汤荞麦面”让他们交集在一起。家中的顶梁柱爸爸猝然逝去,没有让这个家庭倒塌,妈妈毅然挑起重荷,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倔强的活着。大年夜,异常贫困的母子三人点一碗清汤荞麦面,他们却很满足。面馆老板帮助他们,却不被人知。临走时的“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温暖了他们的一生,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母子三人大年夜依然到面馆吃饭,平常的话语,却道出了每个人的坚强,妈妈的勤劳,哥哥懂事,弟弟的孝顺,让一家人度过难关。面馆夫妇的热情大度,默默的帮助,让落魄的一家倍感欣慰。

    在这一晚充满浓浓爱意的荞麦面里,孩子们读出了坚强,面对困难不退缩;读出了乐观,勇敢的面对生活;读出了对别人的友善,帮助别人无痕;读出了对别人的尊重;读出了一句祝福的话,令人倍感温暖……当我读完孩子们的随笔,我心生感动,孩子们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与文中孩子对比,找到自己的差距,决心勇于向困难挑战。有的孩子写到:“我经常给别人起绰号,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有的孩子说:“我以后一定多用优美的语言,不说脏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下决心改正,这就超越了自己。

    我对孩子说:“孩子们,我知道你们原本善良,原本纯真。在成长的路上,虽然偶尔会有一些沟沟岔岔,只要我们努力修正,继续前行,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爱心,与人为善,尊重别人,相信无限风景尽在眼前,愿这一碗面永远与你相伴。”

    读着李老师的书,回味着老师讲过的课,真正的专家并不是靠着艰涩的理论来支撑自己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让有理论可依,我有法可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真的是信手拈来,让爱心与教育成为我生命的全部。网师的学习,曾经已是暮年的我绽放了青春的光彩。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今年的网师课程中有《语文研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因为自以为是地认为,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绩,学习起来肯定要比去年的轻松一些。我根据导师孙静老师推荐的书目,在网上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名作细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但当时正处寒假期间,部编教材没有找到。书回来时,我便开始了疯狂的读书模式,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了两遍后,并认真作了笔记。导师孙静老师布置了第一次预习作业《四年级第一单元》。找不到教材,找不到任何参考资料,我只在百度上搜到了电子版教材,面对教材我竟无从下手。因为孙静老师布置的预习步骤同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异曲同工。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的一篇案例——《自然之道》,比葫芦画瓢,用了近一天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作业,这份4000多字的作业,真是让我下了大功夫,我信心满满地发到了老师的邮箱,静待好消息。

    3月5日, 语文研课第一次开课了,素未谋面的孙静老师坐在屏幕那边,我就在屏幕这边。老师首先公布了第一次预习作业的成绩。99人提交作业,8人良好,23人合格。当我听到这里,我的心情异常忐忑,我在哪个档次里呢?截图发过来了,良好中没有我,我在合格中找到了我的名字,那种挫败感让我沮丧。这个合格,犹如重锤击打着我的心。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已经很努力了呀。我研读教材的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一篇课文,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从教20年的我,我竟然不会教语文,到底哪里错了呢?我到底要让课堂走向何方?怎样的课堂才是一堂好课?带着这些疑问与困惑,我倾听着孙老师讲课,梳理着讲课的内容。在这次课里,孙老师重点讲了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应该设计哪些内容?一个半小时课程结束了,我已经知道了我的作业为什么不合格了。我清醒的认识到,凭着经验,课堂随意漫步是换不来优异的成绩的。我的课堂需要新的理念去支撑,需要重新去界定。我在拿到一篇文本时,习惯从“怎么教”做起,从没考虑过“教什么”,这正是我的致命错误,现在必须回溯到“教什么”?实际上“教什么”,就是对教材分析。教材把握不准,如何去定位课堂。

    第二次预习作业,当我一本一本研读教材、教师用书,

    但是,第一次作业的不理想让我倍感压力!如何去做教材分析,打算教学生什么?再联系孙老师在第一次课中讲的进行教材分析的几个方面,我从文本在本单元的位置,课文的主要内容,思想形式上进行文本分析;又勾连了本册各单元的语文要素,还同一年级教材中出现的类似的单元做了纵向关联;我又把文本放入了课标中的相关年段去判定文本价值,然后撰写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我提交了第二次作业,我只期望,我的作业能有所进步。

    我继续默默地读书,每天坚持读书打卡,写随笔。语文课的朝向及框架,逐渐在我的心中清晰起来。文本的“进的去”与“出的来”,怀特海的浪漫——精准——综合,更适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3月19日,第二次课如期而至。孙老师还是先公布了成绩,第二次收到有效作业145分,优秀1人,良好4人,合格46人,不合格94人。 我急切地找我的名字。找到了,在第二张图片上良好中有了我的名字,我是多么的激动呀,由合格到良好,这说明成绩的取得总是给那些准备充分的人,这对我可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呀!我认真地倾听这一次授课,我知道此时的我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驾驭能力,有了自己的理解。能解读出课文的内在含义,不仅是教师用书上的分析了。                 

    有了第二次作业的积累,又开始了提交第三次作业了,这次作业我注重的细节的打磨,注重了新教育理想课堂中的训练有素,安排了预习作业,并且对课后题做了详尽的分析。从语文要素层面对课后的两道题进行了剖析,因为教高段时间长,对语文训练要素把握准确,这也是我这份作业的亮点。 当我的课堂教学从漫无边际,四海皆准的模式走向浪漫——精准——综合的时候,我的课堂不再是七零八碎的发问,而是一个问题贯穿全文,我让孩子 在文字的溪边,在语言的丛林里,在奇丽的思想的巅峰上,那一朵又一朵的花开了,开得俊俏,明艳。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星期六从早晨七点,一直到晚上八点这么长的时间设计出的一万多字的作业,我没有犹豫就提交了。在第三次授课时,孙老师说:“有的老师作业一万多字。当时看到的时候吓吓到我了。”我知道孙老师说的是我。公布成绩时,我的成绩是优秀,这对我真的是莫大的鼓舞。

    记得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在网师一周观察中曾经写道这样一段话:语文研课一位老师打卡中写道,最近在网师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强的挫败感,失落,迷茫,曾经刚加入网师时的喜悦渐渐消散。还有的学员认为作业批阅的太严了,分数给的低。我认为恰恰相反,现在的作业判定已经是很宽泛了,网师成立的前几年,语文研课,很长时间“优秀”等级都是空缺,“良好”也是凤毛麟角,能取得“合格”也很不容易了。当初对作业的判定标准是严守标准,宁缺毋滥,不为迎合学员,降低标准,满足脆弱的虚荣心。”严师出高徒,当时我读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二次研课的作业还仅仅是良好,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一直在想,我要用我的行动设计出优秀的作业。成长是疼痛的,没有那抽丝剥茧的疼痛怎么能化蛹为蝶。是的,我做到了,当我到第四次作业时,我的《语文研课》成绩已经是优秀了。《语文的研课》评价标准是获得八次合格,最终成绩即为优秀。一次良好相当于两个合格,一次优秀相当于四个合格,现在加起来我已有十个合格。女儿问我:“妈妈,你已经优秀了,还要做作业吗?”我坚定地说:“做,我要提交八次作业,一次也不少。”

    后面的作业是充满挺挑战的。

    《语文研课》共提交了七次作业。两次合格,两次次良好,三次优秀。加入网师并不是为了达到优秀就浅尝辄止,我是为了让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为了不让碌碌无为,熬时间,混日子,我要借大师的一双慧眼,借大师的睿智的思考,让我卑微的生命活出精彩,诗意的栖息于大地之上。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加入网师这个学习共同体,我深知自己的卑微,面对来自全国的优秀老师,我是何等的肤浅,只有靠努力学习,只有靠日积月累,才能让自己不断的强大。网师的学习是需要沉得下去的, 你需要把追马的时间放在种草上, 即使它不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但它也足够能绿化一片大地。专业阅读,专业思考,专业写作,导师的专业引领,让我改变了以前的行走方式。我拥有了慧眼,善于从生活中,从教学中发现教育契机,发现研究课题。在工作中且行且思,不断的完善自己。拔节成长的我正向远方前行。

    读书打卡要常态化。

    学习在某一些人眼里是件痛苦的事。读书则需要耐得住寂寞。我在随笔中写到,“在别人休闲娱乐时,那才是我身心沉浸读书的时候,因为我要带好我的班,要做好学校交给我的任务,要做好家务,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当这一切安排妥帖时,只有这个时候,时间才是属于我自己的。沉浸在书中,其实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写随笔,让自己的思绪放飞,课堂札记,突发事件,教学案例等等,随时记录下来。把他们都写在打卡日记中,让我们的生活有迹可循。李镇西老师的“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四个不停一直激励着我,我正在自己培养自己的路上健步奔跑,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坚持,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当有一天我们再次去回忆那段尘封的记忆时,我们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在网师中的每一个日子都充满了挑战,成功的路漫长而又崎岖,但只要奔跑,阳光终将为你照亮前进的路,你的模样就是远方。

    陪着孩子,把每一个琐碎的日子过成诗意,行走在文字间,我们的生活是诗与远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意的栖居大地,你的模样是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jk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