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老生常談但是我覺得每個諮詢師都需要寫一遍這個題目,不只是為了讓一般人了解,也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
1.保密性
基本上除非求助者犯罪,不然諮詢師絕不會不知會求助者就外傳個案資料。
朋友:表面上說只有你知我知,結果沒半天你的朋友圈都知道這件事。或者即使不說出你的名字,大家也可以推測出那是你。
2.建檔
諮詢師會為每個個案諮詢時間中所說的資訊做專屬檔案,不只包含談話概要,還有諮詢師的分析。
朋友:就沒看過半夜談心,還會有人專門寫筆記的。
3.約束力
付錢的服務不僅是對諮詢師的基本尊重,並且對個案而言也會有更強的約束力。花錢買了這個服務,就會更有動力去做。當然,由於知識變現的盛行,現在很多人即使花了錢不去上課的也有很多。然而通常個案都會與諮詢師約定下次會談時間,這就像是小時候交作業或者說截稿日壓力一樣,即使是前一晚才寫的,也好過什麼都沒做。
朋友:
不開玩笑,減肥最好不要告訴朋友。吃飯屬於社交行為,吃飯的時候有人只吃沙拉是會讓其他人有罪惡感,進而減少約減肥的人,而減肥的人不想被孤立只能破功。4.專業性說詞
或許有很多人都善於傾聽,但在給予反饋的時候還是不免會說「我這是為你好」、「你應該怎麼怎麼做」或「這種事情很正常」。這些說詞都建立在「我比求助者更清醒更有經驗,所以求助者應該聽我的」這種高對低的關係中。然而人們天生就厭惡服從權威,尤其是沒有理論支撐的,像是「現在跟你說你也不懂,等你老了就會感謝我」或者「因為我是你朋友,一般人我才懶得跟他說」,這些更是會導致關係決裂。諮詢師的說詞看似平常,但絕不會出現上述「主觀的意見」。
5.客觀認知
諮詢師是面鏡子,而鏡子不會發表意見。鏡子主要的功能就是照出求助者,並讓求助者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人對於自己的客觀認知(別人怎麼看自己)往往是錯誤的,譬如說某男覺得自己已經對女神付出了很多,所以女神理所當然應該要喜歡他。然而女神或許根本就沒意識到,某男每天跟自己打招呼就是喜歡她的表現。諮詢師要做的,就是問某男:「你每天刷卡上地鐵,會不會有一天地鐵就變成你的?」激發某男的思考,並讓某男意識到自己之前以為的其實並不對。
朋友:哎呀女神不喜歡你,一定是因為你沒錢啦!換成一個富二代分分鐘就搞定了。
6.內心接受程度
人與人之間的三觀很難完全相同,但這並不影響人們交友,因為喜歡跟一個人當朋友,只需要喜歡對方的某一個部分就好。譬如說,一個人跟你一樣都喜歡看球賽、玩王者榮耀,都喜歡聊明星八卦,都覺得努力是為了讓自己心安,但這位朋友是個渣男。你們還是能成為朋友,只是你們不會深入聊感情。這段友誼的維持長短關鍵就是你們是不是心裡想要說服對方。而諮詢師就是面鏡子,你每天對鏡子說你怎麼把我照得這樣醜啊,明天照還是一樣。某天你心態改變了再照鏡子,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但就是覺得自己變美了,這就是咨詢師的功用。
朋友:表面上都說對啊,其實內心都在翻白眼。噁,這個人竟然說賺不了錢的書都是無用的,我一定要糾正他!
7.相信
諮詢師永遠相信任何個案都有成長的可能性,甚至比個案自己還要相信。同一件事情,你可以跟我說五遍,我也不會有一絲煩躁。但正因為我相信你,所以我也不會直接給你任何建議,因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自己得出答案。
朋友:哎上次就跟她說會動手打人的是渣男了,隔天又繼續秀恩愛。這次又遇到同樣情況,已經不想管了。
8.劃清界線
門內是知己,門外陌生人。
一個有道德的諮詢師絕不會進入個案的生活。在外面遇到諮詢師,除非個案主動跟諮詢師打招呼,不然諮詢師絕不會跟個案互動。原因很簡單,如果我主動上前說嗨,個案朋友就會說這誰啊,然後個案就需要跟朋友各種解釋。同時有道德的諮詢師會處理好與個案的關係,絕不會因為個案外表亮眼就增加與個案的私下互動。就像我之前說的,諮詢師是一面鏡子,人可以喜歡一面鏡子,但鏡子絕不會喜歡上一個人。
朋友:能跟男/女神談心真是太幸運,我一定要堅持下去,說不定有天就喜歡上我了?
9.隨時可以中斷服務
孟母三遷,是為了幫兒子找到最適合的學校。同樣,個案也有這種權利去挑選諮詢師。諮詢師並不介意你諮詢了兩個禮拜,然後就跑去找另一個諮詢師,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就跟去醫院看病一樣,你也可能看了一個醫生覺得他口氣不好、對診療結論有疑惑,然後去找另一個醫生。
朋友:兩個禮拜換一個閨蜜/兄弟?工具人排隊給你當垃圾桶?
--------------------------
說句題外話,我個人是非常區分工作和私人狀態的,所以不要以為跟諮詢師做朋友就可以免費諮詢。心情好的時候我會用本文朋友的態度回個幾句,忙碌的時候會回覆「睡覺如電腦重啟,可以有效緩解90%心理壓力,所以快去小睡吧」,累的時候我會故意等幾個小時後再回覆,然後再問怎麼了,通常都沒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