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你最近发文频率挺高的呀“。呵呵,疫情原因,居家时间增加,不想当作家也得当“坐家”。
居家工作、生活,最大的考验就是自律性。刷剧、刷手机,吃零食、睡懒觉,几乎每个人都会中招的经历。计划失败、生活无规律,时间白白学浪费,不免又自责、懊悔,加重封控下的低迷情绪,我也不例外。不过,我认为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均可在书中找到解答。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养成自律,从来不靠硬撑》,原来自律不是自虐,成为可怕的自律人是有方法的。
(1)
必须分析那些好习惯在养成的路上,为什么会拖延,为什么会放弃。按照书中详细讲解导致我们拖延放弃的八大原因:目标过大,让自己倍感压力、计划过于繁重容易透支意志力、悲观的墨菲定律、完美而非精进的策略、拒绝适合主义,逃离固定思维、今日事,今日毕、警惕放纵式奖励、如何对待习惯养成后的“倦怠期”。
跟随着作者分析这八大原因,结合自己情况进行比对。每个人性格、环境不同,拖延与放弃主要原因也会有区别。找出导致自身拖延和意志力不坚定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我最常范的错误是,目标过大,让自己倍感压力。培养一个好习惯,应该先将该行动养成习惯,然后再慢慢去提升质量和数量,这个理念贯穿了全书。比如,读书写作这件事。去年10月我规划每天读书不少于2小时,写作不少于2小时。一开始就订下如此大的目标,没有一个适应过程,达不到目标就会放弃整个计划。再拾计划,已过一年。现在我只规定自己每天读书,哪怕打开书读几行。每天写写,哪怕只写100字。没有压力、轻松享受。
今日事,今日毕,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我将近期养成的6个好习惯,按书中说明的方法采用表格记录,为了图表的完美,也要坚持完成。
如何对待习惯养成后的“倦怠期”,这也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比如习练瑜珈多年,可一段时间由于处于瓶颈期,出现倦怠。需要外部的刺激,找方法突破瓶颈,以便重新振作。
(2)
书中提出,对意志力进行有效管理,及时补给,巧妙使用的理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观念。
自律分为三种:自控力、执行力和毅力。这三种能力并不相互独立,也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但在通往执行力、自控力和毅力的道路上,横亘着三座大山:拖延症、自控力差和做事三分钟热度。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懒癌”。懒得做,懒得自控,懒得坚持。仅凭意志力、一腔热血,或是自我严苛的管理,是治不了懒癌、养成不了自律习惯的。我们在坚持一个习惯时,往往处于自虐状态,是意志力耗能状态。手机要充电,意志力也要充电。
那么意志力如何充电?书中又做了14个部分的阐述,分析意志力耗损的五大原因、学会高质量的放权和休息、学会冥想、番茄时间工作法、认真工作,好好生活、为规则松绑,让执行力步步为营、坚持小游戏、巧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正确看待消极情绪、学会自我观察,等等,都是为意志力充电的方法。
以上方法,对我均有较大启发,我重点实践了是番茄工作法,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我本身是一个自律较强的人,放松、冥想、自我肯定式的充电,让自己处于轻松状态下,依靠兴趣加以坚持可能更妙。
(3)
养成习惯并不是对某个行为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这是理论部分。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讲到了习惯回路,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暗示,即寻找一个线索,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的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惯常行为,即行为习惯,可以是身体方面的、思维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奖赏,即完成该惯常行为后会得到什么奖励。奖赏的作用是让大脑重视该回路,养成习惯就是重复该回路,直到其变为“自动化”的。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导致我们一直粗暴地强迫自己重复某个行为,完全违背了习惯养成的客观规律,走了弯路。
(4)
自主养成好习惯的六大步骤:确定有效的习惯养成目标,观察刻意行动的执行情况,设置习惯回路的“开始按钮”,设计习惯回路中的回报奖励,打造适合自己的自律环境以及记录执行过程中的积累情况。
可以看出,这六个步骤完全遵循了习惯回路原理,是一套完整的实践指南,让你无须再为如何执行习惯养成计划而迷惘,更不用担心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难题。
(5)
最后,分享书中克服拖延症和“懒癌”的万能秘诀——“0+1+N行动法”。这是实践部分,同时又是对前面理论、观点的重现。那就是彻底抛弃过去“任务重,目标大,要求多,时间短”的执行法则。用力过猛往往很难走得长远,换一种全新的模式,不妨从小事做起,自律是有方法的,自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