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众号第一篇文章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总结的这两点可以助你成长,向大佬靠近!
提到过我们可以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出身、环境、机遇、运气这种难以控制的因素,尽力让它们有所改善。本文就将分析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对待运气。
你打开了“心态系列”的第5篇文章
戴小巫欢迎你来到成长的魔法殿堂~
本文中的运气,指的是无法完全由个人控制的事情,它是否对人有利。如果有利,就称为运气好。按照这样的定义,像出身、环境、机遇等等,也都属于运气。
与运气相对的,就是完全由我们控制的事情,比如个人的努力、选择。
我们对待运气的心态,用更符合心态矛盾性的描述,就是既重视它,又不重视它——当你小有成就、运气好的时候,你应该要重视运气发挥的作用;当你遭到挫败、运气差的时候,你应该忽视它的影响,把目光放在你能够控制的事情上。简单地说,面对运气时,得之不傲,失之不恼。
一、得之不傲
当你获得一定的成功,或者运气站在你这一边时,不要骄傲。此时的你如果要分析成功的原因,不要觉得只是因为自己努力、水平高,要坦荡地承认有运气的成分,并且看清楚运气发挥的作用。原因如下:
1. 事实就是如此。
任何成功,不论大小,都是由运气与个人努力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运气就已经如影随形,比如出生的地点与时代、家庭的氛围、学校的环境等等,这种运气决定了一个人的“大背景”;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运气仍然与你形影不离,它会决定你的“小背景”,比如这件事情目前的完成程度、你拥有的现实条件、你的合作者,甚至还有当时的天气等等。
当你注意到运气成分的时候,你就不会把某些运气误认为是自己的实力,从而高估自己。在避免骄傲自大的同时,可以对自我和事实有更准确的认识。
2. 承认运气,可以给人们留下值得信任、平易近人的好印象。
在我参考的书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某人虚构了一次采访,采访对象是一个虚构的科学家,他发明的新药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个采访有两个版本,前面都把这位科学家描写成说话不怎么客气的人,唯一的区别是最后一段:
“运气版”中,科学家说虽然我们团队付出了极大努力,但其中也少不了运气成分,讲了几个好运气的事件。
“能力版”中,科学家只说团队付出的大量努力,尤其还说明,是自己的一个关键贡献,才让这个新药取得成功。
然后把两个版本的采访随机地交给受试者阅读,问他们两个问题:
(1)如果你是一个大公司的总裁,你是否愿意雇这位科学家做公司副总裁?
(2)如果这位科学家是你的邻居,你们是否有可能成为好朋友?
结果自然是“运气版”的效果更好,而且对第一个问题,学历越高的受试者更倾向于因为“运气版”而雇用科学家,当MBA学生作为受试者时,对“运气版”非常买账。[1]
所以,当你承认运气因素时,你就能在体现谦虚的同时,很自然地散发出一种值得信赖、合作与交往的气质。
二、失之不恼
当遇到失败,或者运气与你作对、好运迟迟不到来的时候,不要烦恼。如果要分析失败的原因,不要觉得只是因为运气不好,要轻视运气的影响,重点关注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有以下两个原因:
1. 糟糕的运气已经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里的概念,指的是已经发生、无法挽回的损失。遇到沉没成本时,正确的做法就是及时止损,不要再因为它而造成其他的损失。
所以,当你遇到坏运气,不管它属于之前所说的“大背景”还是“小背景”,它已经发生了,产生了一些对你不利的后果。这就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如果还盯着它不放,无法释怀,甚至怨天尤人,那只会引起更大的损失——浪费更多时间,失去良好的心态。
2. 当你做好自己可控的部分,运气就有可能变好。
本文的开头把运气定义为无法完全由个人控制的事,所以言下之意,还是有一点儿可以控制的部分的。
举个例子,在进入一所学校以后,你无法控制整个学校的氛围、环境,但你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逐渐改善自己周围的小环境。或者更干脆的做法,就是通过个人努力,使自己能够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
所以,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运气的天平也总是偏向充分地把握了自己可控部分的人。
三、总结
运气,应当是成功后的谦辞,不应当是失败后的借口。
在成功时,强调运气可以让自己保持理性,使自己显得值得信任、平易近人;失败时,轻视运气可以让自己专注于个人可控的部分,及时止损,从而改善运气,跳出一种运气不好使得心态不好,心态不好导致运气更糟的负面循环。
最后,祝读到这里的大家都能在未来收获好运!
参考书目:
[1] 万维钢. 《高手》.
往期文章:
请相信“相信”的魔力
关注戴小巫,与我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