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命是无价的吗?
生命当然应该是无价的,要不岂不是可以随意买卖生命?
可是,倘若是交通事故撞死了人,又或者是员工在上班过程中死去,又都是可以花钱买下这条人命的。有的人命,一条值六十万,有的人命贵一点,可以值八十万。
死者家属在赔偿没有谈妥的时候,各种哭。等到赔偿款到手,也就乖乖回家去了。这个时候,又似乎生命是有价的。
图片来自电影《与神同行》二
我的同学洪洁州,2016年突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从一个比我还健康的小伙子变成了医生连下几次病危通知书的脆弱病人。
我的同学洪洁州整个治疗的过程,经受过怎样的苦痛,我无法想象。我只是知道,他肯定有很多次想到过放弃自己的生命。
我们为他募捐,帮他争取了一些活着的时间,其实至今,我都不知道我究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或许,我只是满足了我自己助人的需求,于他,只是让他多了一些被病痛折磨的日子。
难道活着不比死去好吗?
如果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吃药,而吃药又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引发白内障,乃至破坏各个器官的功能,根本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那么这样的活着真的有意义吗?
在他身边的人说,他刚做完动静脉造萎手术,很痛,在手术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出了手术室后,找没人的地方哭了一场,说“觉得很没有意义”。
我说,追求意义本身就是问题,这个只能他自己想明白了。
我没说出来的是,换了我是他,天天被病痛折磨,只怕我也会觉得很没有意义。
洪洁州正在做透析三
关于活着的意义的思考,作家史铁生比我们想得更清楚明白。他用小说《命若琴弦》把这个问题说得很透彻。
故事其实很简单,有一老瞎子带着一小瞎子,在各个村子里游走拉三弦琴说书为生。老瞎子有一心愿,那就是亲自拉断一千根琴弦,然后拿着这一千根断弦作为药引,去配药,然后重见天日。至于小瞎子,他正年轻,还喜欢上了一叫兰秀儿的小妮子。
老瞎子和小瞎子注定是要遭遇绝望的。哪有什么药是可以靠一千根断弦作为药引就能让瞎子复明的?又有哪个芳华正茂的女子会喜欢上一个以说书为生的小瞎子呢?
可是史铁生并没有让这一老一少就此死去。
虽说他们就像那河水,“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从哪里去”。但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什么意思?意思是说:“目的本来就没有。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想明白了这一切,老瞎子才从绝望中振作起来,把在雪地里等死的小瞎子救回来,并且告诉他:想要睁眼看看,就得亲自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
目的本来就没有,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四
按照史铁生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电影《寻梦环游记》,也就好理解了。
我本来是非常不认同电影中的生死观的。这种观念认为,亡灵是靠生者的记忆所维系,一旦生者的记忆消去,亡灵也将随之消散,迎来“最终的死亡”。
毫无疑问,这种观念会给活着的人无形的负担。老是念叨着“Remember me(记住我)”,这让活着的人情何以堪?
我曾经所认同的生死观,是“死去元知万事空”,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活着的人总要继续生活,死去的人就让他们死去吧。可是这样一来,那个“虚设的目的”就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了。
我们不为死去的人而活着,也不为活着的人而活着,甚至可以不为自己而活着,那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如果我们不为什么而活着,那还活着干嘛?
这样一想,再倒推回去,“Remember me(记住我)”反而变得特别有价值了。
我们不单为自己而活着,还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五
如此一想,“该不该去救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人”这一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就算救了之后,那人没几天还是死了,也应该救。
可是这样其实只是增加了他被病痛折磨的时间啊,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不能让他自己拥有放弃自己生命的权利吗?
真的不能。而且那个被病痛折磨的人,也应该找到自己的“虚设的目的”,好让自己的生命如琴弦般拉紧,争取再次弹出美妙的音符。
韩国电影《与神同行》中,人死后都是要被审判的,只有通过审判的人才能转世。而审判死者的地狱中,就有所谓的“杀人地狱”。
杀死别人,是杀人,杀死自己,也是杀人。
还有对亡者生前是否浪费了自己的人生进行审判的怠惰地狱。
而要顺利通过怠惰地狱的审判,除了自己的人生没有被自己浪费,还得是这一人生多出于利他的目的而活着。
是的,于我们自己,人生不能浪费,要多做点利他的行为,例如帮助别人。于被病痛折磨的人,不能轻言放弃自我,而是要把自己生命剩下来的每一天都活出精彩,不把遗憾留到死后。这样,即使真的有一天死去,自己能够宽恕自己的脆弱,他人也能宽恕我们曾经犯下的错误。
本文的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