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昨天一样,按时坐在了办公桌前,打开了这本书,而今天却是异常的轻松,可能昨天渡过了一个难关。昨天讲了如何找出关键的句子,今天就是要写“如何找出他的主旨”。在此书的主旨定义,昨天看到主旨的解释,“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今天讲主旨就是,“这句句子在说什么的另一种说法”。其实,我的理解还是在于,我们要透过作者的字词上“粉饰”,读到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如何能找出这句句子的主旨,文章介绍了两种方法。第一,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讲这句关键句子。如果你不能逃脱书中的表述,或者只是微动一下语句顺序,那你肯定是没能搞懂这句句子的主旨。这个观点直击人心。对照自己的经历,看书看文章,往往自认为看懂了,但是要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还是要翻书抄句子,那肯定是还没有搞懂,一知半解。当然,就算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和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那是另外层面的事情。但是,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一定要拘泥于原文,那肯定是没有真正的搞懂。
第二,就是要举任何的例子或者其它说明,来讲这个主旨,如果没能达到,你也是没有搞懂。举例这个方法,特别重要。举例表达的能力,我觉得是高阶人士所必备的能力。做一个高层领导,在讲话中,肯定会“我们要怎么怎么”,但是不举例,你肯定对他讲的东西不会太过留心。还有高层领导要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理念,必定会用到举例的这个办法。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高阶领导,他是个美食家,他在说营销底层逻辑的事情,一定会举某个餐厅、某种菜品,或者更多地时候用买菜来表达“营销买卖”这个概念。现在,我去听课,如果一个老师三五分钟没有举例,我立马会分神,或者离开。因为现在的知识,谁不会照本宣科,甚至AI都能仿生阅读啦。一个老师对于一个概念,他举不出例子,说明他自己都没有搞懂。
写到这里,想起来前几天听樊登讲书的一句话,学习的关键就是“知识的迁移”,知识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把这个知识能转移到其他场景、迁移到生活中去。高中时候最头疼的是“两个小球撞来撞去”,其实公式就那么一些,我的数学还可以,但是一旦到了物理,就遇到了当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公式,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个天大的难题。
今天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又见“迁移”,想想世界是大同的,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学知识也好,学技能也好,要有“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不能迁移,不能用自己的话表述、不能举自己的例子,往往会给自己造成假象,以为自己懂了,其实还是“一地鸡毛”。
当然,学习是有层次递进关系的。古人说,“不求甚解”,在很多层面上也是对的。释迦摩尼佛赐给我们大众的佛经佛理,在第一个层面上是不可能直接通达,要有经年累月的积累,早晚仪式、反复诵读,才有机缘领悟,或者一生都领悟突破不了。在第二个层面,如果你有机缘领悟一点,千万不能执着于佛经本身的字义,而是要把字义演绎出自身的经历,身边的故事、世间的现象,要传给更多的人听、要让更多的人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