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
道理:任何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都要进行思考和辨别,不能都听前人的或者别人的观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释义: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注音】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呜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示例】历史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古训, 还是有道理的。——孙犁《我的史部书》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知识混杂的时代。纸媒、网络、音频、视频……真假难辨莫衷一是。不管是舶来的,还是传统的,都蒙上了一层面纱,加上了个人的烙印,或者是所谓专家的读。有些是潜心研究的结果,无可厚非;有些是流量加持的结果,审慎对待;有些纯粹是炒作的结果,辩证分析。
如此庞杂的信息输入连成人都无法分得清,何况孩子。教材作为最正统的标准,一般是作为判断对错的现实理论依据。如果连教材都有太多疑问有待澄清,那么问题就严重了。标准崩塌了,是非对错还怎么评判。
尽信书,不如无书——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解读。每个时代的书也都形形色色,有正统的也有被正统禁止的。到底那些书是正确的是需要实践检验的。这个验证的过程不是孩子能够完成的,学生还处于尽信书的状态。
儿童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成长无意间的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一生,还有绘本、小视频、生活圈……孩子能接触到的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我儿子就是一个例证,才不过8岁,已经是满嘴脏话。用尽办法约束其改正,收效甚微。家里整体环境还行,我是从来不说脏话的,而且对脏话这事情很是反感,愤怒到底骂人也不带脏字。他的妈妈虽有出口成章的本事,在孩子面前也是不会说脏话的。唯一让孩子有学习机会的是西瓜视频,每天有限的娱乐时间,拿到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西瓜视频。视频里的内容形形色色,带有脏话或擦边球的视频也数不胜数。孩子一开始是好奇,习惯了就不容易纠正了,关键是同学们直接私下交流也以说脏话为荣。
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监管的滞后性,也给为了爆红不择手段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网红们。留下了一息尚存的灰色地带。有些内容对于成人来说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毒物了。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短视频的内容审核,打造一个绿色的上网环境。
教材、教辅、儿童读书……这些也很重要,关于儿童成长没有小事。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强化教材审核联动机制,给孩子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不要再让问题童书污了孩子的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