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京的故事(报告文学)
刘天鹏
在深圳龙华新区文化广场西侧马路对面,耸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写字楼,楼顶端“誉兴团膳”四个大字,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格外耀目。仲秋时节的一个下午,我们几个同行一起走进了这座豪华气派的写字楼。
誉兴团膳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北京正在会见客人,我们便在接待室里喝茶等待。半个小时后,张北京站在办公室门口,笑嘻嘻地迎接了我们。
“真是不好意思,刚才有点急事,让各位老师久等了。”他与我们一一握手后客气着说。进门后他很绅士地让座、泡茶。一切都很自然,看不出丁点儿做作。
看上去,张北京大约有50岁左右的年纪。个头儿不是很高,身段略显发福。圆圆的脸庞上始终挂着微笑。明亮的眸子里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一口普通话中时不时地带出几句家乡赣南客家话。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位久经历练的商人,他的眼神,他的微笑,他的话语,他的举止都毫无掩饰地告诉了我这一切。精明与智慧,热情与礼仪,都集中在这位赣州人的脸上。落座后我就想,在张北京的身上,必定有着很多故事,而且这些故事绝对与众不同。要走进这样一位有着丰富内涵的人的内心世界,并非易事。原本我们是来商定有关影视宣传的事情,考虑到时间受限,并没有展开详谈。我只是大体地了解了一下誉兴集团以及张北京这个掌门人。在那短暂的时间内,我脑海中萌生了为张北京写点东西的念头,或者说讲一讲张北京的故事,尤其是讲一下张北京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突然有了这个想法后,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在与张北京的交谈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独自一人行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与这个正在兴起的国际大都市格格不入;我仿佛看到,一个年轻打工仔,拉着餐饮车,在熙攘的人群中,大汗淋漓地躬身前行;我还仿佛看到,那个少年,那个青年,终于坐到了深圳龙华这座现代化写字楼的老板椅上。他用审视的眼光俯瞰窗外世界,他不再靠寄人篱下过日子,他已经像商业巨人一样站起来了,他在做着前人从来没做过的事业,他在深圳龙华日日繁荣的今天做着比普通人更多的业绩。他的故事能告诉人们什么呢?多少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或失败或成功,从张北京身上,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毋庸置疑,张北京是一个成功者。他今天的辉煌,正是千千万万个成功创业者的缩影;他今天的辉煌,是昨天的彷徨昨天的泪水甚至是血水换来的。一路风雨一路歌。在苦难中发芽,在苦难中生存,在失意中前行,在困境中崛起,在困难中成长。他曾经钻桥洞、睡沙滩,也曾像一个乞丐那样睡在大街上,甚至睡在坟墓里……
深圳誉兴集团总部就在日渐繁华的龙华新区。总部的接待室说是会议室或是荣誉室更确切些。因为接待室里摆放着长条的会议桌,看上去能坐三五十人,而四周的墙壁上,则是琳琅满目的示意图,公司章程等,壁橱上是公司历年来获得的荣誉,当然更多的是董事长张北京的辉煌一刻。
在一幅中国地图样式上,从南国深圳到东海之滨到西域疆土再到大西南,都有誉兴集团业务点的标识。这说明该公司的业务做到了全国,也就是说,“打造新型的中国团膳黄埔”并不是一句口号,而且是有了飞跃的发展。从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深圳龙华出发,辐射全国各个大中城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团膳行业三分天下有誉兴其一。
在我眼前一张名片上,显示着张北京的几顶桂冠:“为国争光杰出赣商”,“爱心企业家”,“深圳市赣州商会会长”。等等。
看到张北京人生如此的辉煌,又有谁能够想到,他是一个从江西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孩子,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全凭一个“闯”字,在深圳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都市里,稳稳地扎下了根。
江西赣州市石城县沿沙村是张北京出生的地方。1970年12月13日,张北京一声啼哭,给这个偏僻贫穷小山村的一户农家带来了说不清是喜悦还是惆怅。他与二哥是一对双胞胎。之后几年,母亲接连生育,张北京就有了8个兄弟姊妹。可想而知,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张家的日子经常捉襟见肘,靠工分挣的粮食不够吃不说,连油盐酱醋都买不起,衣服鞋帽更成难题。父母只好带领他们上山砍木头、烧木炭换点零钱,买不起煤油点灯就用松香油。张北京8岁那年就去野外放牛,十几岁就为父亲打帮手搞副业。后来父亲送他去了几里外的小学读书,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张北京12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无钱医治而去世,人口众多的家庭无疑雪上加霜,一时陷入困境。张北京几个兄弟被迫辍学。五年级没读完,张北京就含泪告别校园,回家操持家务。上山砍木头,伐竹子,烧木炭。在田地里种黄烟,水地里种白莲。他开始走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瘠薄的土地上,一颗苦难的种子在顽强生长。
苦难是一把双刃剑。对有骨气的人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在苦水里长大的张北京,得到了苦难的历练,身体长成的同时,心志也愈加刚强。他开始筹划自己的人生,力图用自己强壮的体魄改变家庭的贫穷状况。走出大山,是张北京内心的呐喊。19岁那年,他去了浙江,给人家做煤球、煤饼,一天8元钱,去了吃住,一月下来所剩无几。他不得不再寻出路,踏上了去福建建宁的征程。几个月后,他找了户人家帮工干农活,割稻、脱粒、插秧……秋后,他又去当地基建工地搬土石方修工路。过年回家,也没带回多少钱,一家人依然与贫穷结伴。三年后,丰山乡有人到深圳打工,年底寄回家2000多元钱。张北京听说后怦然心动,立即花200元办了劳务输出证,要到深圳谋条出路。临走那天,他站在村头一棵大树杈上,用一种粗野的方式向故乡挥手告别,声嘶力竭地对着村里喊道:“我张北京要是挣不着钱再也不回来!”有些苍凉悲壮的声音在山村里鸣响,在旷野中回旋。他跳下大树,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雄心。这一年,张北京22岁。
当年父亲给他起了“北京”这个响亮的名字,是望子成龙盼望他进北京做事,然而他却去了离北京几千里远的南国深圳。张北京觉得有愧父望,心里一阵难受。不过,经过苦难岁月的磨练,他内心的柔软已经变得刚强,泪珠始终没有突破眼眶,他把泛上来的一腔酸水和着泪水咽进了肚子。
大山里还处处散发着过年的味道,张北京带着仅有的300元钱,拎着装有衣物和日用品的蛇皮袋,与6位同乡一起踏上了南下的汽车。从此一刻,他的命运将重新改写。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虽然他不知道以后的命运如何。
想不到的是,原来说的定点招工,是一场骗局。一路鞍马劳顿找到深圳八卦岭定点厂家时,人家根本不招工。张北京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束手无策,共同挤在一间10元钱的房间里,唉声叹气,叫天不应,呼地不灵,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几天奔波后,找不到工作,钱也快花完了,那几个老乡不得不打道回府。然而,曾经发过“毒誓”的张北京,觉得回去无颜面见父老乡亲,咬着牙在深圳住了下来。之后的日子几乎是流浪,最便宜的东北大馒头从一天三个减到一天两个,用捡来的塑料水瓶去厕所、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装自来水喝。晩上睡桥洞、沙滩,白天四处找活干。几天后,正遇上深圳查“三无”人员,张北京就慌忙跑到山上坟墓里躲避,一连几天晚上,都睡在坟墓里。
天无绝人之路。同在坟墓躲难的进城农民中,有一个恰巧与张北京同是客家人,聊得甚是投机。那人告诉他,东莞厚街有一帮石城丰山乡的同乡,有打工的,也有做小生意的,还告诉了张北京详细地址。第二天,张北京用仅剩下的几元钱买了去厚街的车票。
张北京找到那些陌生的同乡后,被同乡们收留一起睡地铺。一时半会儿没找到工作,他就帮同乡们做饭。多亏在家时跟母亲学了点儿厨艺,饭菜搞得很合大家的口味。这时他已经是一文不名了,连个电话都打不起了。同乡们一商量,干脆凑钱让张北京来做饭、打扫卫生。张北京自然乐得合不拢嘴,总算有了落脚之地。
也许上天被张北京的执着所打动,开始眷顾张北京,为张北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细心又聪明的张北京,从为同乡做饭中瞅出了门道,到这里打工的人每日如潮水般涌来,吃饭是这个群体的第一生活需要。他萌生了开个早点的念头,豆浆、油条、包子,都是工薪阶层所喜欢的,恰恰他都会做这些。同乡们看他有这方面的特长,都鼓励他支持他,借给他100元本钱,很快就开张营业。
早点小本生意利薄,开了一段日子后,张北京想着扩大业务。然而,一些烂仔经常混吃,起初赊账,后来干脆赖账。张北京一说收账,烂仔们就红了眼,扬言要砸他的摊子。胆小怕事的张北京,眼看本钱也要搭进去了,就偃旗息鼓,收起摊子不干了。还了同乡借款,还剩下100多元。他又到一家台资企业当勤杂工、保安,后来又干起炒菜的活儿。再后来,张北京又到一家港资企业营运鞋厂做厨。这是一家3000人的大企业,张北京月薪300元,为工人们炒大锅菜。三个月后,升职到顺德分厂当炊事班长,月薪600元。这对于张北京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温饱还能赚到了钱,而且是掌握了烹饪技术和得到了人生历练,也意味着他在打工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张北京会炒菜的名气逐步大起来,有人就找他合伙开店。张北京看时机成熟,就铆足了劲儿,开始了他的宏图大业,与人合伙开了一家餐馆。餐馆开起来后,生意兴隆,每月有七八千元的进账。他干脆不给人打工了,自己做起了老板。很快,经济上翻了身,家里的困境也得到了改善,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半楼房。张北京在收获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像电影一样上演。无疑,张北京成了人生赢家。然而,张北京并不满足于这些,他想自己办公司。虽然他的文化底子薄,但他的聪明好学,弥补了上学少的缺陷。几年的打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生阅历、能力、境界都有了质的飞跃。最根本的是,他对深圳这方热土的感情日渐深厚,身体里涌动着激情,充盈着热情。他永远忘不了离家时在村头大树杈上那振臂一呼,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犹如警钟常在耳畔鸣响。
好事多磨。1999年张北京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誉兴膳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团膳管理企业较早注册的第一批公司。企业的架构也比较合理,有了市场开发部、管理部、财务部、采购部、物流部、客户服务部、品保部、菜谱研发中心等,还配套成立了物流配送中心。至此,张北京的团膳公司具备了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成为一个现代的团膳企业。
誉兴团膳总部最终落户于龙华新区。十几年前,张北京就看中了尚在开发中的龙华。龙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水。拥有观澜湖休闲旅游国家5A级景区、山水田园国家4A级景区、观澜河、羊台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民风淳朴,客家传统文化浓厚,是白石龙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旧址。观澜原创版画和永丰源 “国瓷”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首个专业版画博物馆——中国版画博物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船坑麒麟舞等一大批传统文化项目,还被誉为“打工文学”发源地。誉兴饮食有限管理公司的总部,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很浓厚的地方,先天就为它注入了文化元素。因而,张北京立志在龙华有一番作为,把团膳事业的根基牢牢地扎在龙华,他要在龙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要为龙华新区的发展尽上绵薄之力。张北京的这一明智抉择,为誉兴团膳的迅猛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有誉则兴,兴达天下”。这是张北京兴办誉兴团膳企业的宗旨。正是有了良好的信誉,誉兴团膳才能脱颖而出。像正崴集团富港电子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国航天部所属的中国航天技术学院等著名企业和单位,他们的员工膳食都在激烈地竞争中花落誉兴。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张北京事业有成后回报家乡,桑梓情怀,永不忘本。他对公司的老人,家乡的老人关怀备至。家乡修桥铺路,希望工程,他都慷慨解囊,不遗余力。汶川、青海玉树地震,踊跃认捐资金和昂贵价值的移动厨房。他备受没有文化的苦楚,深感教育的重要,回家乡投资数百万元建了誉兴希望小学……
张北京的故事有些传奇。他从贫穷的江西小山村到繁华的深圳龙华,从一个放牛娃到身价数亿的企业老板,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张北京的故事很辛酸也很励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怀有梦想,执着追求,敢为人先的人们。我们应为这些匍匐前行的时代骄子喝彩!
2021年仲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