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电影院看了《绿皮书》,和妈妈一起。
上面这句话,写之前纠结了一下子,因为不知道是该说:我陪妈妈去看了电影,还是妈妈陪我去看了电影。哈哈哈。
记得还在长沙工作的时候,有一年回家,兴冲冲地跟妈妈说我们俩一起去看电影吧,有点半拉半推地带妈妈去了。好像看的是《天下无贼》。中间她好像睡着了。回来后妈妈说,“我其实对看电影没什么兴趣,以后不要叫我去了,受罪。”
当时挺受打击的。也可能是把原因归结于代沟吧,就不敢再带妈妈去 “受罪” 了。
再往后几年,妈妈连逛街都不跟我合拍了。我记得有一年,我们那个小城市的王府井大厦刚刚开业,多多少少想带妈妈去凑热闹开开眼,毕竟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看的新鲜玩意。结果那天妈妈表现得意外的急躁,刚在一楼大厅走了两步,就已经想回家了。我想,妈妈也许走累了吧,就带她去楼上喝时髦的果汁饮料。她勉强喝完了,迫不及待说够了,我们回去。
那次和妈妈失败的 “约会” 经历,又告诉我一条:老年人其实并不喜欢热闹,甚至害怕过于新潮、拥挤的地方,大概那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
这次回家看妈妈,我已经想好了就和往常一样,在家里陪她看电视,听她唠叨,天气好的话一起去公园里走走。她总是说,这样她就满足了。
结果前天晚上她聊着聊着,说到自己这几年也没有去什么地方玩,我出去旅游也没有带过她,虽然她也常跟我说不喜欢出去玩,年纪大了就容易累,膝盖不能弯,爬楼爬山都要停下来歇气……
而我默默听着,现在已经完全能够听懂老人家的 “自相矛盾” 的话语了!
前半句是她的内心愿望,后半句是她面临的现实困境。而她说给我听,就是希望我来帮助她克服困难、实现愿望的嘛,要不然说给我听干嘛。
第二天白天,我就问她,要不我们去看个电影,当作出去玩一玩?她头也没抬:“电影有啥好看的,电视上都有。”
我已经料到她会这么回答。“电视上是有,但电影院效果可不一样。电影院你有很久没去了吧?”
“去年六一节跟孙女他们一起去看了电影啊。”
“嗨,那不一样。我们这是出去玩,没有任务,我们自己选个轻松的、好玩的片子吧。”
然后我故意先介绍了《流浪地球》的情节,“这个片子听说现在可火爆了,全中国都在看”。
妈妈撇了撇嘴,吴京啊,前几天听说喝酒开车了,我不喜欢打打杀杀的片子。哈哈,言下之意就是看电影本身没问题了,只是选片子的问题。
“是啊是啊,我也是觉得你肯定不喜欢这个片子。所以我推荐这个……” 然后我顺水推舟介绍了《绿皮书》,并且先隐瞒了这是个外国电影,“说的是一个钢琴家和他的司机,一路上开车斗嘴,后来经历很多情节终于互相体谅的故事,又搞笑、又感人的那种。”
妈妈没有批评这个情节。我心想,有戏。就跟她说了就在我们家附近的电影院,最近一场下午2点50分上映。
之后妈妈表现得比我积极多了——在聊了许多别的事情以后,她还记得我们的看电影之约,并且一直在催我快点出门,说走到电影院就差不多开场了。
就这样,妈妈终于坐在了宽敞黑暗的电影院里,坐在我的身旁,开心地边吃爆米花,边喝热饮,银幕上的光让她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绿皮书》里的意大利糙汉让她咯咯地笑个不停,而黑人钢琴家孤独的内心世界,也让她觉得很可怜。终于来到最后的happy ending,这让妈妈很是满意。
这是我的新的一条陪妈心得:不要听她嘴上说的 “不要”,还是要听她心里 “想要” 的是什么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导演在考虑贺岁片时,是会具体考虑到 “也许这个观众是带着年迈的妈妈来重温当年的电影院的快乐” 的。但是这一刻,我衷心期待有这么一个导演曾经这么认真考虑过,希望许多妈妈们都能因此感到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