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孤独与喧嚣

论孤独与喧嚣

作者: 湘南徐工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19:06 被阅读23次

我始终认为,悟性与年龄有关,当你在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在某一瞬间某一刹那你或许就会顿悟某种事物的内涵与真谛。作为一介凡夫俗子的我自然也不例外,直到前不久,我突然开始思考“孤独”这个主题。这个“顿悟”你可理解成大彻大悟、醍醐灌顶或茅塞顿开,但前提是你必须拥有“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人生历练,否则,你将永远都是一个巨婴。

之前在家里的时候,女儿偶然会对我说:“爸爸,我好孤独,你能不能带我出去玩?”究其实,从她口中冒出的“孤独”应为“无聊”才是,作为一个乳臭未干的价值观尚未成形的儿童,她根本就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孤独?因为她在家里既不想学习,又没有藉以消遣用来打发时光的玩具,所以她才会感到无聊,有个成语叫做百无聊赖,说的就是她这种心境。无独有偶,前不久,我在家乡过春节,某一天,我也听见母亲说出一句“我好孤独”的原话来,对此,我心头略为一颤,倍感震惊。究其实,从她口中冒出的“孤独”应为“寂寞”才是,作为一个失去伴侣且目不识丁的老妪,她根本就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孤独?她是因为孩子们长期不在自己的身边,再加上囿于她的文化及生活圈子,晚年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精神消遣方式,所以她才会感到寂寞,有个成语叫做形单影只,说的就是她这种心境。至于本人,偶尔也会在某个微信群里抛下一句话“继续孤独”,这里的“孤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因为这个微信群里的人都是商人,暂时只有我一个文人,他们热衷于讨论以财富为主题的话题,这与我醉心于文学的话题丝毫擦不出火花,所以我才会感到孤独,有个成语叫做曲高和寡,说的就是我这种心境。当然,这并非标榜我清高孤傲,毕竟社会是多元化的,实属正常现象。

我实有必要就无聊、寂寞与孤独阐述一番,因为它们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心境。

无聊是低层次的,它是将自我消失于他人之中的一种渴望,它寻求的是消遣。一般来说,无聊这种心理体验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调节能力。当某种注意力所倾注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你就会觉得好无聊,譬如不喜欢赌博的你和一群通宵达旦搓麻将的人在一起,你会感觉如坐针毡,你会觉得这些人真无趣。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双方因为没有可以交换的思想,于是玩纸牌,并试图赢取对方的钱”,这句话真是对无聊者最好的注脚。当然,情绪对无聊感的产生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人很少会觉得自己无聊,因为他(她)总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且有益于身心的事情,进而乐在其中;反之,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或愿望,这样的人总是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时刻感觉被一种强烈的空虚感所包围着,他(她)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无聊的深渊之中。

寂寞是中层次的,它是将自我融入人类群体与他人共在的一种渴望,是一种找不到同伴的惆怅情愫,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譬如你独自一人在沙漠里跋涉,或在原始森林里探险,或在大海里航行,突然看见一个人出现于你的视野,我想你一定会欢欣雀跃的,说到底,人终究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寂寞难耐”这四个字,这种人要么精神空虚,要么缺乏安全感,要么性欲旺盛。枕侧一旦没有女人,他就会觉得长夜漫漫;一个人若是独守闺房,她又时常幻想着男人的缠绵缱绻。

孤独是高层次的,它属于心灵,有别于性格上的孤癖,它是将他人纳为自我之中的一种渴望,它寻求的是理解。一般来说,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地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与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因为找不到同类,所以喜欢离群索居,从而脱离社会群体生活在一种世俗意义上的消极状态之中。譬如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在其《空谷幽兰》一书中所描写的隐士,而事实上,隐士多是智者,在古代的三教九流中,它居然排在上九流的第三位(上九流即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民、工匠、商人)。不过,汉朝的东方朔对隐士也有新的注解,他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种源自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倡导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非要置身于林泉野径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其实就在繁华都市之中,只要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依然可以找到一份宁静,也就是说,独处的关键不在于与世隔绝,而在于精神上的独立。客观地说,孤独的人多是智者,他(她)之所以经常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大多是被迫的,实属无奈之举,他(她)也渴望与别人交流,但囿于时代局限性、空间局限性和自身固有的人脉圈子,他(她)要么喜欢一个人静悟,深度思考某个问题,要么干脆一头扎进书籍里,期求与古代的圣贤来一场心灵上的对话,试图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知音,诚如叔本华所说的那句话“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排斥孤独喜欢喧嚣的人此生注定平庸。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别人说出诸如“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话,你可将其理解成这是一种孤独的表现,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并未上升为孤独的精神层面,因为普罗大众早将无聊、寂寞与孤独混为一谈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总喜欢玩深沉”。

关于无聊、寂寞与孤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著名学者周国平曾写过一篇《论孤独》的文章,兹引用我所认同的一段话: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至于喧嚣,我们在此将其看成是孤独的极端即可。

我是一个中国人,中文是我的母语,目前也只能用中文写作,但是,我还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虽谈不上精通,但在阅读方面并无多大障碍。我突然发觉,在词汇方面,英文似乎要比中文省心一些,英语单词言简意赅,没有那么多令人弯弯绕绕的近义词、派生词或衍生词,而汉语词汇却丰富多姿,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可能会拥有好几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并人为地赋予它们以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常常让人混淆是非、张冠李戴。作为码字长达十余年的我,常自诩我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点天赋,但也经常傻傻地分不清谁是它的同义词?谁又是它的近义词?在此,我不妨打个比方,譬如英语单词“lonely”就几乎囊括了孤独、孤单、孤寂、寂寥、寂寞和落寞的意思,至于这六个中文词汇,它们却小有差别,各有各的内涵,而事实上,“孤寂”一词是孤独和寂寞这两个词语的缩写,它相当于两个词语;再譬如英语单词“noisy” 就几乎囊括了喧嚣、热闹、喧闹、嘈杂、吵闹、吵杂、喧哗和喧阗的意思,至于这八个中文词汇,它们同样小有差别,各有各的内涵,若真要较真起来,谁也难保不犯错误,也这就是中文词汇的朦胧、含蓄、多彩与繁复之美,这也就是不同的译者翻译一本相同的英文原著而其质量却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一切得归咎于译者的文学修养与素质。

我听说,劳动改造机关或者劳教所有一种惩罚犯人的措施,这种举措就是禁闭。他们将受到禁闭处分的罪犯单独关押在禁闭室内,令其反省检查错误。你千万不要认为罪犯单独居住于一个房间,这是一种很高的待遇,殊不知,在那个空间里,没有电视看,也没有书看,反正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少得可怜的水和粮食。若长时间如此,很多罪犯因为找不到人说话而变得歇斯底里,精神状态接近于癫狂,这种被迫的孤独状态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因为人置身于那种狭小的空间而又长期无所事事的话,很多人受不了那种无尽的空虚与寂寞,于是他(她)的精神状态才会一点一点地趋于崩溃,所以很多罪犯自从禁闭室出来之后,似乎个个都洗心革面了。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写道:“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这句诗有点晦涩难懂,但却富含深深的哲理,它的意思无非就是:真正的孤独是一种真实的自我,实实在在地做回自己,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也许内心忧郁却并不空虚,这是一种自我和本我的狂欢;而空虚的人总是害怕孤独,一刻也静不下来,只得在与别人的交往和狂欢之中忘却自我,麻痹自己,使自己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感受并体会内心的空虚,可是一旦安静下来了,顿时又会觉得空虚无比,倍感孤独。关于“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之心灵体验,譬如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静静地码字,每当写完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兴奋感和成就感,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狂欢”吧。前几个月,一位朋友邀请我去东莞市石碣镇的第五元素酒吧体验生活,我看见几个妙龄女郎在舞台上跳着艳舞,一群以90后为主的年轻人则在台下尽情地呐喊,他们一边喝着芝华士,一边手舞足蹈,我不知道他们是因为看见美女那挺拔傲人的胸脯和裸露的白皙的大长腿而感到兴奋呢?还是确实因为内心的寂寞才来这里尽情地渲泄,尽情地释放个人情绪,或许这就是“一群人的孤独”吧。

2018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在很多微信群里转发着这样的一个网络段子: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思念。但愿在家的父母平安幸福!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每一个出门的游子一切安好!我觉得,这个段子有五个关键词:家、他乡、灵魂、肉身和远方。家即故乡,这里有我们的父母。他乡即工作所在地的异土,那里有我们的牛奶和面包,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但却与故乡千里迢迢。灵魂即精神皈依,你倾向于哪里,那里就是你的灵魂栖息地。肉身即自我,你在哪里工作,你那具笨重的躯壳就粘附在那里。因为漂泊,故成就了远方;因为身在远方的父母,故成就了亲情;因为你那个谓之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也在远方,故成就了思念;因为故乡,故成就了乡愁;最终因为这所有的一切,才成就了孤独。为什么这个网络段子能够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呢?这显然是一个宏大的复杂的社会命题,归根结底,得归咎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管怎么说,我们无力扭转现实,也无力改变这一切,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喧嚣的他乡努力压抑住自己的孤独,而一旦置身于熟悉的故乡,那你就应该尽量陪伴你的父母与孩子,看着父母慢慢地变老,看着孩子慢慢地长大,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仅此而已。可是,于我而言,因为长时间在外漂泊的缘故,再加上文人的思维方式有异于常人,我已经习惯了他乡的气候条件与生活方式,回到故乡若是居住久了,反而觉得不习惯,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我的心中装着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走到哪里,那里就是我的故乡,真真应验了那句话“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

孤独与喧嚣属于辩证关系,时而矛盾,时而统一。你喜欢喧嚣与浮华,本无可厚非,这并没有错。你喜欢孤独与寂寞,我衷心地恭喜你,证明你正在走向平庸的反面。诚如我在介绍本人时有这么一句话“喜欢孤独与喧嚣兼而有之的矛盾生活”,是的,我有时为了寻找写作素材抑或激发创作灵感,我需要像你们一样将自己置身于烟火红尘或街头巷尾中,与朋友们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疯狂,若不然,我也写不出那篇文章《暗流涌动中的饭局江湖》来。待繁华落幕,我又需要远离喧嚣,默默地走进孤独的隧道,躲进一隅,要么静静地读书,要么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空间里心无旁骛地码字,这就是一个作家无可回避的矛盾生活。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愿你少一份喧嚣,拒绝庸俗,多一份孤独,最终走向卓越。(作者微信:xusongxiang1976)

相关文章

  • 论孤独与喧嚣

    我始终认为,悟性与年龄有关,当你在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在某一瞬间某一刹那你或许就会顿悟某种事物的内涵与真谛。作为...

  • 论孤独与喧嚣

    我始终认为,悟性与年龄有关,当你在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在某一瞬间某一刹那你或许就会顿悟某种事物的内涵与真谛。作为...

  • 喧嚣与孤独

    王了昨早凌晨5:20分,咽下最后一口气,悄无声息地走了。王了是我的先生。 有时候我很怀疑我们的结合是不是正确的。 ...

  • 孤独与喧嚣

    孤独是一种莫名其妙 热闹是一种无可奈何 谁又说的清 更怕哪一个呢? 寂寞是尖锐的冷静 喧嚣是随波逐流的放空 哪一个...

  • 孤独与喧嚣

    人生就是喧嚣加孤独的过程 。或者说先喧嚣,后孤独,边喧嚣,边孤独。 我记忆中最早的孤独是在五岁的夏夜,我在高头院,...

  • 自拍

    2018年7月15日 星期天 这会晴 周国平: 孤独是孤独者远去的通行证 喧嚣是喧嚣者墓前的墓志铭 孤独与喧嚣之间...

  • 孤独,喧嚣

    疫情期间,我们变成了一个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人,看到小红书里各家各户做的手工面包?,感觉生活还是蛮充实的,周...

  • 喧嚣与孤独,我选择孤独可好?

    不知你是否与我同样,以前听合群的,突然一下子就变得孤独了起来。 刚步入高中时,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很大方很活跃的样子,...

  • 孤独与幸福:论个体与群体的归宿

    孤独与幸福:论个体与群体的归宿 (一)夜深了世界的喧嚣仿佛都被禁止街上三三两两的路人快步的奔走小雨稀稀拉拉下着却没...

  • 喧嚣与孤独、唯有绿皮书

    以黑人为主角、反映种族问题的喜剧,是好莱坞喜剧电影中常见的一个类型。如果能够拍出让人捧腹、又兼具温馨的效果,并且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孤独与喧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xw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