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渡边淳一谈写作(二)

渡边淳一谈写作(二)

作者: 孙学忠 | 来源:发表于2024-06-29 18:13 被阅读0次

    三,类型和真实

    在小说《冬日烟火》中,中城文子有一首歌是这样写的,猫鹰小蝌蚪,花儿和爱情,全栖身于我身体中。意思是自己内心不仅有花儿和爱情这种美丽的东西,还有猫头鹰和小蝌蚪这种奇怪的东西各种东西同时存在并且让他们栖身与自己的身体中,世间有我这样的女子。

    人绝不是只有一面的存在,无论谁都有着多样的侧面。如果存在纯粹的善人,拿他一定是彼岸的神或佛,而在人间生活的我们都有善恶两面,因此才被称为人。

    明显区分好人和坏人的作品之所以没有意思,是因为缺少了作为活生生的人具备的真实性。

    只要是作家就要时常保持好奇心,必须要有着思考人到底是什么的态度。如果不具备这些,而只写一些无关痛痒的人物,是不可能写出有吸引力的小说的。

    最后从这件事上可以知道,小说的人物描写不是模式化的人物表面,而是描写潜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有隐藏在深处的真实性出现时,人物才会变得“鲜活”。

    至于对表面下隐藏的真实故事挖掘到何种程度,就要看作家努力观察和描写人物的程度了,而不是依赖模式。

    再次强调:人物描写不是写他的长相,服装和动作,而是对人的内在心理进行描写。

    这不意味着一定要斗志昂扬地写到心灵深处,有些细微的描写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例如:

    一个非常可爱的女人在某一瞬间突然有种令人恐怖的丑恶表情,或者一个极其坚强的女人男人突然显现出无助的表情。如果插入这一幕,那么人物就立马产生了立体感。

    太宰治的《斜阳》中有一幕是写优雅的贵族母亲小便的场景,这也是通过插入意外的描写赋予了优雅的夫人新的深度。可以说,像这种把敏锐的观察若无其事地写入作品中也是人物描写的一个窍门。

    四,观察内外的眼睛

    当前有些小说只是从表面去把握人物的倾向非常明显。这可能与电视文化和漫画文化的普及所导致的人的独立思考减少有关,如果这种倾向进一步扩大的话,后果将十分可怕。

    如果人们不假思索地只接受已有的既成概念,而失去了听从自己内心以及探寻对方言行和内心活动的意愿,对一切事物保持怀疑,质疑的态度也日渐淡薄。

    但即使不进行那样所谓的深刻思索,至少时常主动保持质疑和思考还是必需的。可以说小说的第一步正是由此开始。

    比如去宾馆饭店,服务生一边说着谢谢,一边礼貌地低下头,但他是发自内心这样的吗?我们试着这样去质疑,并由此有了探寻的眼睛和发现,从而形成鲜活的人物描写。

    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他的内心都有和我们共通的、自私的、丑陋的、愚蠢的一面。正是这些他才能获得普遍认可,人物变得鲜活。人物在小说中鲜活起来就是指他走着超模式化的真实性。能把这种人的内心中的二律背反的因素写到什么程度,是决定人物描写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作家的记忆力

    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带着好奇心去接近他人的意愿。当然有些人物描写通过经验的积累也可以获取,但是首先还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

    要做到这一点,在塑造出场人物时最让人放心的还是把主人公变成自己。自己的性格当然还是自己最了解,所以挖掘自己内心潜藏的想法并塑造人物性格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当除自己以外的第三者出场时,比如在定义人物A时可以将其设想为最亲近的朋友,把他的身高、体重、言谈设定都靠近这个朋友。可以把B想成是之前交往最久的女生,这样借用自己周边人物的性格和身体,然后进行加工润色,这是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

    我们必须避免虚化出场人物的性格和外表。描写身边的人可以避免出错,但要注意,不能因为写了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就要让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与其完全一致,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以前培养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为了掌握描写能力,要时常注意人们的言行举止,要训练自己能把这些特点刻在脑子里,而不是简单的记住,而是要准确记住每个瞬间的动作:那个人吸烟的是那样一个状态,盘脚的姿势是这样的等等。这些动作可以象征性地代表那个男人的瞬间,这才能被称为作家的记忆力。

    在描写一位女性时,把她用的香水、穿的衣服以及发型,走路的样子等等,只要能表现出这个人物形象的各种因素的写下来,然后试着进行人物描写。当然不仅要写表面的东西,还必须要确认好她时时刻刻变化的内心。然后舍弃多余的部分,仅选择对于强调人物真实性的有用部分。

    写完后再读一下,会感受到这个好女人或者是个好男人等等。总之,人物形象会饱满呈现出来。如果基本描写没有做好的话,那么是不会有这种饱满感的。

    为了让出场人物成为有血有肉有魄力的角色,人物素描是作家必不可少的工作并且不难。总之要怀揣对人的好奇,时常思考和想象对方的心情和心理活动。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要抱有这样的梦想:如果有这样的人,那会很有意思,也很开心吧。

    第一章  七  现实生活和小说世界

    一,追求真实性

    渡边淳一认为,所有作家创作出的作品都是他本人的私小说。当然有的作家会强烈表现出个人经历和现实生活的感悟,有的则不怎么表现。一般来说,私小说倾向性最不明显的是传记小说,推理小说,社会小说等。这类作品很难表现作家的实际生活和真实感受,或者说是无须表现。

    一般情况下现代小说,尤其是男女关系小说,私人要素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最明显的还是私小说。也就是说,最极端的是私小说,最不明显的是推理小说。

    当然即使是推理小说,无论是文字表达还是出场人物的描写自然而然也会表现出作家的真实感受,但是至于和作家本人有多大关系,这就很难说了。

    举个简单例子,这推理小说的时候,没有杀过人的作家要写很多次杀人事件,特别是杀人动机以及杀人的整个过程,这些要写出真实感受是非常难的。

    渡边淳一说他本人的创作,包括历史传记小说在内,七成左右是私小说性质的。比如他初期的小说《心脏移植》,一般被当作社会小说,但是他真实地在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体验,然后把这些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而写成的。所以说可以说是一部充分体现出私小说要素的作品。他说不仅仅是这部作品,从初期的医学相关作品,到后来的男女小说,历史传记,他的全部小说都有着强烈的私小说倾向。

    那么,为什么要以这种倾向创作作品呢?那是因为在衡量小说的戏剧性和真实性时,他认为真实性远比戏剧性更重要。

    小说最重要的是情节还是细节?作者认为他更信赖走着确切细节的作品,如果能够兼顾戏剧性和细节这两方面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要优先一方的话,他还是选择真实性。

    从这种观点出发,作品的私小说色彩变得比较浓厚,但是如果过于追求真实性,可能会陷入自以为是的境地。所以必须时刻注意防范这种危险。

    最后编辑于:2024-06-29 16:22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二,男女的实际感受

    既然所有的小说都是基于生活在现实中的作家们的见闻和想象而生成,所以可以认为由私小说式的视角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小说。

    现代小说特别是男女小说,如果没有压倒性的经历和真实感受是写不出来的。也就是说,男女小说不能单纯地用知识和理性去创作,真情实感和感受性是特别重要的。

    三,危险的类别

    过分追求真实性是很危险的,的确如果因为重视真实感受而只专注于这方面的话,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会引发各种麻烦和失败。特别是男女小说,如果投入真情实感去描写和妻子和丈夫以外的人的恋爱故事,那么有可能会发生脱离社会规范或伦理常识的危险。

    怎样克服这个问题呢?

    因为作家的创作构思与社会正常的伦理之间有矛盾,所以以前写恋爱小说的作家,特别是在注重真实性的过程中会产生家庭问题,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话虽如此,但是如果在不会出问题的安全地带去创作恋爱小说的话,作品又会浮于表面,不能被经验丰富的读者所接受,从而失去魅力,

    在这两难的境地中,是平静地追寻还是敷衍过去呢?面对困境却依然能泰然处之,这时作家就诞生了,更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就诞生了,或者说更容易诞生。这是事实。

    总之,作为作家,直面现实的态度是必要的,而如果能超越现实,作家就成长了。但是从这时起会逐渐产生社会现实与小说描写之间的断裂。现实市民生活和自己想写的小说之间存在差距,怎样去调和这种差距,这是想要让男女小说充满真实性的作家共同的烦恼。

    四,仅凭经验是无法写作的

    对于阅读来说,人们还是更愿意看那些鲜明地表现出作家真实经历、真实感受的作品。当然即便不同的作品表现的程度有深有浅,但一贯追求并挖掘“我内心中的另一个自我”是作家的责任,也是他们成长所必不可缺少的因素。缺少作家风格或者根本看不到作家影子的作品是没有魅力的,很快就会被厌倦。

    有些作家会错过这种表现自己的机会,或者还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就已经上了年纪。这个演员是一样的,在到达某个年龄后就再也无法展现与这个年龄相符的自我,于是成了装嫩的演员,这是悲剧。

    六十岁的演员活了六十年,零到六十岁都可以表演,但是二十岁的演员不能演六十岁的女人。从理论上看这可能是对的,但是自然有最合适这个年龄的角色。如果六十岁的女演员,还是扮演五十岁上下的女性比较好。虽然不能说她演不了二十岁或三十岁的角色,因为那总是让人感觉是很早之前的事了,真实性会被消弱很多。

    同样的,年近六十的作家写青春小说,写得再好也比不过二十岁的作家。这是任何才能都比拼不过的,这是有关真实性的重要问题。

    五,沁入身心的真情实感

    在作品中,哪怕是出现一处真实的场景也会吸引读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真实这个词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在描写某个人物时,他身边的人们比如家人朋友等肯定是最了解事实的,但他们能写得最真实、最好吗?不一定,反而是隔开一定距离的人看得最清析。小说创作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描写功底和感受,这是小说的有意思之处,也是最难的地方。

    人们即使经历了相同的事情,对于真实的认识和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创作的才能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有过残酷的经历并想写下来,但要想完全按照经历记录也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极大的热情和共鸣。也就是说,无论是多么有意思并感兴趣的故事,把它转换成小说也是另外一回事。当然与没有经历的人相比,经历过的人会写得更好,但是经历并不等同于真实性。

    一般把无视自己的真实感受而只用理论写作的叫做“头脑写作”,这种仅通过学习而写出的作品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作者打比方说:比如我的父亲去世了,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原来父母也会死去。尽管在这之前也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说法,但是从真正体验到死亡的那一刻起,这句格言才真正深入到我的内心中。从这里可以看出,以前仅仅是知道格言这种大百科词典似的知识,但内心中并没拥有它。拥有这种深入身心的知识是这个人的财富,拥有的越多,那么他看人的眼光会越准确。

    他又举例说,以前曾有过某学院的集装箱杀人案,那个院长的所作所为的确是残忍,是无法被原谅的。但是我们也许有必要考虑一下事件背后被杀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父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过于暴力而一时有了杀他的念头。而这种想法只有有过一下这种真实感受的人才会理解:即使这是我的亲孩子,但有时也觉得他很可恶,恨不得杀掉他。在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再去看那个杀人事件,我想看法会有很大的转变。人们了解了这些再去看整个事件,会痛恨院长残忍的同时,关于亲子关系以及对于人本身的看法会更加深切。

    小说就是这种把难以说明的理外之理写出来,这才是真实性。而描写知识和道理的并不是小说。把这种难以道明的人的感情和行动,通过确切的细节的积累而产生真实感,这时好小说出现了。因此,所有小说都是私小说,越是优秀的小说越是私小说。

    第一章,八,长篇和短篇

    一,什么是主流

    如果从长篇和短篇的观点来看,如今以长篇小说为主流,各种文学奖项中获奖作品尤以长篇更受重视。一般能写短篇的作家除特殊情况也能写长篇,但过来有些能写长篇的作家不一定能写短篇。

    二,二者的差异

    从写作一方看来,短篇长篇各有难点和乐趣,不能一概而论哪个更容易一些。

    但真正要写时,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写长篇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想写的主题,然后一边写一边追寻这个主题。多少有些绕远或者说离题时,就要保持着时刻不忘主题的基本姿态。能否不离主题是长篇小说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长篇小说要把结构做扎实,但是在我看来这部分没那么重要,开头这样写,中间这样去展开,最后要这样收尾,像这样明显的起承转合对于长篇小说来说未必是必要的。如果拘泥于这一点,小说会失去韵味。与之相比,还不如一直把自己想写的主题放在心上,如果忘了主题而一味的注重形式,那么可能就如同虽然建起了房子,但是由于过于整齐紧凑导致没有空地,成为了一座没法居住,没法接近的房子。

    这里的主题可以不是很具体的,可以不是一个极端的故事,也可以是情欲或怠倦感这种抽象的东西。但是如果这是主题的话,你必须时刻不能忘记要营造情欲和怠倦的氛围,要让自己沉浸在这种氛围中持续写作。

    当然,时刻铭记主题对于短篇小说也是很重要的,但如果题目过于先行和暴露的话是会失败的。短篇小说的主题不能一直追着写,而是要在意想不到的一个小切口处,“啪”的闪出一个感觉,这样会写出更好的作品。

    打个比方来说,长篇小说就像在地下一直挖掘下去的水泥管,与之相比,短篇小说是把水泥管的切片展现出来,在那个切片的断面上会鲜明地浮现出人生的喜怒哀乐的瞬间。耐心地一直在水泥管内部追逐的持续力和在切片断面上绽放敏锐的光芒,这就是长篇和短篇的区别。

    换句话说,短篇的好处在于切片的时候,偶然切开后,断面会散发光芒。因此评价短篇时,如果用上了“发光”这样的表达,就说明成功了。与此相对的长篇,瞬间发光不知重要因素,反而是一点点渗透出来更为重要。

    三,蛋白质和维生素

    短篇必须要打磨技巧,注意每个细节、结构和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过于直白地表现出素材的意义,那么就是一种失败。当然长篇更需要单纯的能量,长篇就像是蛋白质或脂肪之类的营养素,短篇则是酵素或维生素,只要少量的配比就能让食物更好吃,起到超越营养素的作用。

    (完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渡边淳一谈写作(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ru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