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首页投稿首页投稿 汇总
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后来读懂的张爱玲

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后来读懂的张爱玲

作者: 堃堃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16:35 被阅读35次

    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后来读懂的张爱玲

    许多年以后,回想年轻时和世钧的那段情,曼祯的感受会不会也和当年的姐姐一样——已经一无所有,只剩了那点儿回忆,虽然凄凉,却是很有况味。

    多么讽刺!

    曼璐曾说,我牺牲自己,造就这样一个人出来,不见得到头来还和我一样。 可最终曼祯的一生都毁在她手上。

    读《半生缘》真让人心情沉重。

    张爱玲用极工的笔法写曼帧和世钧的爱情。越是细细描绘,就越显真实。于是读者清楚而绝望地目睹了他们的相识、相爱、吵架,分手,历经了他们的半生。

    他们刚刚相爱,但尚未挑明时,张爱玲这样刻画:

    她说这个话,不能让许太太他们听见,声音自然很低。世钧走过来听,她坐在那里,他站得很近,在那一-那间,他好象是立在一个美丽的深潭的边缘上,有一点心悸,同时心里又感到一阵阵的荡漾。

    世钧回到南京,想起曼帧:

    翠芝这一个问句听上去异常耳熟──是曼桢连问过两回的。一想起曼桢,他陡然觉得寂寞起来,在这雨澌澌的夜里,坐在这一颠一颠的潮湿的马车上,他这故乡好象变成了异乡了。

    他们确知彼此的心意时,世钧的感受:

    这世界上突然照耀着一种光,一切都可以看得特别清晰,确切。他有生以来从来没有像这样觉得心地清楚。好象考试的时候,坐下来一看题目,答案全是他知道的,心里是那样地兴奋,而又感到一种异样的平静。

    一个黄胡子的老外国人推开玻璃门走了出来,玻璃门荡来荡去,送出一阵人声和温暖的人气。世钧在门外站着,觉得他在这样的心情下,不可能走到人丛里去。他太快乐了。太剧烈的快乐与太剧烈的悲哀是有相同之点的──同样地需要远离人群。他只能够在寒夜的街沿上踯躅着,听听音乐。

    他们订婚时:

    他忽然在口袋里掏摸了一会,拿出一样东西来,很腼腆地递到她面前来,笑道:"给你看。这是我在上海买的。"曼桢把那小盒子打开来,里面有一只红宝石戒指。

    世钧道:"刚才石翠芝手上那个戒指你看见没有?大概是他们的订婚戒指。那颗金刚钻总有一个手表那样大。"曼桢噗哧一笑道:"哪有那么大,你也说得太过分了。"世钧笑道:"大概是我的心理作用,因为我自己觉得我这红宝石太小了。"曼桢笑道:"金刚钻这样东西我倒不怎么喜欢,只听见说那是世界上最硬的东西,我觉得连它那个光都硬,像钢针似的,简直扎眼睛。"世钧道:"那你喜欢不喜欢珠子?"曼桢道:"珠子又好象太没有色彩了。我还是比较喜欢红宝石,尤其是宝石粉做的那一种。"世钧不禁笑了起来。

    世钧送他们上火车,曼桢在车窗里向他挥手的时候,他看见她手上的红宝石戒指在阳光中闪烁着,心里觉得很安慰。

    他们的爱情有着俗世的温暖,也有着俗世的烦恼。张爱玲的文字与曹雪芹有相似之处,每一段都立体饱满。即使在最甜蜜的时刻,也能看到悲剧的阴影。所以,悲剧发生时,读者只会觉得凄怆,而不是突兀。

    曼帧嫁给祝鸿才后的哀莫大于心死:

    无论吵得多厉害,曼桢也从来没有跟他翻旧账,说她嫁给他本来不是自愿。她也是因为怕想起从前的事情,想起来只有更伤心。她不提,他当然也就忘了。本来,一结婚以后,结婚前的经过也就变成无足重轻的了,不管当初是谁追求谁,反正一结婚之后就是谁不讲理谁占上风。一天到晚总是鸿才向她寻衅,曼桢是不大和他争执的,根本她觉得她是整个一个人都躺在泥塘里了,还有什么事是值得计较的。什么都没有多大关系。

    曼帧想起世钧,想起年轻时和世钧的恋爱:

    这两天她常常想起世钧。想到他,就使她想起她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她天天晚上出去教书,世钧送她去,也就是这样在马路上走着。那两个人彷佛离她这样近,只要伸出手去就可以碰到,有时候觉得那风吹着他们的衣角,就飘拂到她身上来。彷佛就在她旁边,但是中间已经隔着一重山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

     最伤感的不是曼祯被强暴,而是她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遭遇说给世钧听:

    那时候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见到世钧,要怎么样告诉他,也曾经屡次在梦中告诉他过。做到那样的梦,每回都是哭醒了的。现在真在那儿讲给他听了,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为已经是那么些年前的事了。 

    十几年过去了,当时的撕心裂肺演只成了今日的绝望神伤。

    人到中年,特别是男人,早已没有了为爱情不顾一切的勇气。于是,就剩了小说开头的那段话——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相爱的人擦身而过,蓦然回首,就是半生。

    看完整部小说,再回顾开篇,两人刚有好感时,世钧一人打着手电冒雨给曼帧找丢了的手套,红色的手套孤单的躺在树下,上面沾着泥沙,像不像曼帧最终零落成泥的命运?让人不胜唏嘘。

    差不多的作家,会让读者觉得他写了一个好故事。而顶级作家,会让人觉得这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啊。张爱玲无疑是后者。她笔下的故事没有经不起推敲之处,也不是为虐而虐,所以更给人苍凉之感。

    她的小说,常给我一种特殊的感觉。作为旁观者,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那些人物的生活,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辗转挣扎,但是始终隔着距离,我无法走近她们,亦无法出声提醒。就像玻璃窗里的蝴蝶,看得清楚,却触碰不到,有一种疏离感。

     我忽然想起传奇的封面,一个没有面孔的女子将身子探进一户人家窗口。这正是张爱玲的写作姿态,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静静地审视着她们的生活,她可以嗟叹,可以悲悯,却绝不惊扰她们,然后用她那支风情万种的笔,写尽世间的繁华与苍凉。

    必须说的是,同样写爱情,琼瑶和张爱玲真不是一个段位。

     我记得以前看蒋勤勤版电视剧,编剧为了凸显曼祯和世钧的爱情,加了一些桥段。凡是很琼瑶风的都是编剧加的,凡是很经典的,都是原著的句子,泾渭分明。

     文章如美女,有比较方见高下。

     若曼璐活在琼瑶笔下,她就是另一番境遇。不仅出淤泥不染,还会遇到年轻英俊的报社记者,发生轰轰烈烈的爱情…

     揶揄归揶揄,我对琼瑶阿姨还是尊重的,毕竟读她的书,心情没那么沉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后来读懂的张爱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yh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