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首华语名曲叫《明天会更好》,很能够鼓舞人们生活的信心与勇气。而在现实生活里,明天会不会更好却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唯有“明天会更老”是确定无疑的真谛。
岁月,要亲历过后才知道它的凌厉,到了某个年纪,人就会不得不承认地球引力的威力:器官样样俱在,只是都下垂,正所谓“万般皆下垂,唯有血压高”;老年了,身体顿感“焕然一新”,竹笋也能变梨型。
坐着打瞌睡,躺着睡不着;想记的记不起来;想忘的忘不掉;哭的时候没眼泪,笑的时候老泪流不停!
只可叹:“白发拔不尽,春风吹又生”,先生们的发型都趋同地选择“农村包围城市,地方支援中央”……只为了遮掩那令人尴尬的稀疏版图。
记忆力,明显成了稍纵即逝、求之不得的奢侈品: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就是想不起到这儿来要做什么事情;刚刚说过的话,变得一再重复碎碎念的唠叨经;更有甚者,笑到一半,竟然忘记了发笑的原因。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夫妻怎么办”——有人形容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彼此的坏习惯改不了。有的夫妻是什么项目都可以吵,从来没有过妥协的想法。想想婚前是“好有话说”,到老了却仍是“有话好说”。
每个来到世间的生命,正如个人理财的“整存零付”:从呱呱坠地起就付予给了每个人,而后不同的人再以千差万别的方式一点一滴地“消费”干净——恍若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一转眼便成了哀乐油腻的中年;不经意间又成了受人讥讽“知识退化,器官老化,思想僵化”的老年……令人唏嘘不已。
心理建设靠自己,要人老心不老,皱纹长在脸上,不长在心上。生活态度也要调整,以前用健康换金钱,现在用金钱换健康。正所谓的人生三历:少年争取的是好学历,中年成功与否看经历,年纪越来越大就要留意病历。
无论如何,祝每位亲爱的朋友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心如顽童,仙风鹤骨、豁然开朗、笑口常开!尤其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既使无缘于富贵,却也无失于原则的人——不辜负每一份善意的热情,但也绝不讨好任何傲慢的冷漠!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
我天性不宜交际
在多数场合
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
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
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
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
那都太累了
我独处时最轻松
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
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
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