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社保等于多养一个儿子,不交社保老年生活取决于儿子的孝心和能力。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现实会说明一切。
十年前,边疆政策给力,给那些曾经在一线工作的家属们(俗称五七工)补缴养老金的机会,我们连队符合条件的共有八个人。
年龄越大补缴的数额越小,反之岁数越小补缴额度越大,大致范围在9000元——27000元不等。
虽然数目有点大,但符合条件的大多数人都积极凑钱,个别人没有翻过这个理,其中民族妇女木卡就是其中之一。
木卡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小儿子定亲之前老公突发疾病过世了,按照民族习惯老人一般跟着最小的儿子生活。
补缴养老金的制度下来时,木卡正凑钱给小儿子定亲。
其余几个孩子都劝木卡:“”先用这笔钱把养老金补上,定亲的钱再想想办法。
听说补缴27000元,每个月只能拿到几百元的工资,觉得不合算,错过了这次机会。
而那几个办了退休手续的家属们,刚开始虽然退休工资低,但是他们赶上连续3年增长10%的养老金调整政策,紧接着调整到6,5%,即便最近一年只增长3%,这一批人的工资都在2700元左右,在西部小城生活已经很不错了。
纵观木卡小儿子结婚后一家人相处还不错,帮助小儿子小媳妇带大两个孩子。孙子开始上学后,小儿子夫妇在县城购买了一套小三居,媳妇带着孩子读书,周末或者放假回到连队的家,儿子承包土地。
冬休的时候,儿子回城里和妻儿团聚,木卡留在连队一个人居住,顺带管理家里的几头牛。
何梅开一家毛线店,老公是一名乡村医生,刚结婚的时候,何梅生意很好,不但卖毛线,还自己编织毛衣、围脖和帽子售卖,甚至顾客选线她亲自加工,收入是老公的两倍。
尽管生意很好,何梅还是一如既往地交社保。
有熟人调侃:“生意这么好,将来靠存款吃饭,社保那点工资还不够你塞牙缝。”
“谁也不敢保证生意一直这么好,退休工资多少不重要,但细水长流。”何梅有自己的你认知。
日子 就这么不经意地过着,何梅挣钱以后索性买下了这间店铺,不用交房租,挣多挣少压力并不大。
后来毛线生意越来越差,何梅索性处理掉毛线把店面出租,租金交社保,自己找一份工作挣点生活费。
到了退休年龄,何梅只拿到1600元的退休工资,她顺手又辞掉工作。
租金存在养老备用金账户里,这一千多元的退休工资保持基本个人开销。不用开口问老公要钱花,也不会问孩子要零花钱。
也许有人说:“平时多存点钱照样可以养老。”
除非你的资金量足够大,否则,存款利息不足以维持基本开销,而且越花越少;而退休工资年年在增长,不管你活到多大岁数,活着就有钱,死了还有9到20月不等的退休工资,足够办理自己的后事。
自己没有足够的存款,也没有退休工资,晚年生活全靠子女,这是个风险十分大的投资:不但赌子女的经济条件,还有子女的孝心,一旦赌输,全剧终。
而有养老金的老人,养老金就相当于一个养老的儿子,不会跑路,更不会赌输。
网友评论